牵住协调发展“牛鼻子”
我区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和脱贫攻坚工程
从内蒙古实际看,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关系上,尤其是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比较滞后,全区有80万农牧民没有脱贫。而“十个全覆盖”工程和脱贫攻坚工程,则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两大抓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举全力推进。
扎扎实实抓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在前两年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内蒙古要完成所有剩余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同时还要做好大的自然村、牧区散居牧户、农村牧区贫困户的全覆盖建设任务,为此,要在“四个切实抓好”上下足功夫。一是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各盟市旗县要逐级分解细化任务,确保每项工程落实到村到户,每项工程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二是切实抓好资金筹措。要全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力争获得更多支持;要及时足额落实资金,保证及时拨付、及时足额到位;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通过鼓励村企合作、成功人士回报家乡等多种方式,推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三是切实抓好工程推进,做好各项准备工程,科学合理安排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切实抓好分类指导。要立足农区和牧区、林区和垦区、行政村和自然村等不同实际,缺什么、补什么。要注重保护和挖掘农村牧区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强以牧户为单元的规划设计,解决好医疗、文化、饮水、用电等问题,不让一个牧户掉队。
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程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底数清、责任清、措施清、工作要求清”的要求,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今年,全区要完成21万贫困人口脱贫、12个区贫县摘帽任务。一要做到底数清。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贫困人口29.6万户,80.3万人,贫困发生率5.85%。具体到各盟市,各地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还要弄清致贫原因,把帮扶措施定精准。已经脱贫的做好标注,新致贫返贫的要及时纳进来,做到“有进有出”,使数据和信息随时更新,实现动态管理。二要做到责任清。首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脱贫攻坚责任,其次明确党员干部的帮扶责任,按照责任清单,把责任细化到每名干部,把任务分解到每个贫困户,一级一级抓好落实,一层一层传导压力,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三要做到措施清。今年,内蒙古要通过扶持生产脱贫8.6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5万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0.5万人,通过发展教育脱贫2.8万人,通过政策兜底脱贫4.1万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五个一批”的途径,逐户逐人把扶持措施落实到位,要找准“病根子”,开对“药方子”,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同时,要创新机制,采取多元化的精准脱贫措施。四要做到工作要求清。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还要制定明确详实的进度表,做到月有调度、季有总结、年中年末有报告。各项工作都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群众认可、社会认同,经得起检验。(记者 王国英)
评论:
怎样以协调增强发展后劲?——二论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相关链接:
创新驱动有力支撑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