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享发展要紧抓民生建设
推动共享发展,就是要在民生建设领域不断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今后,内蒙古要进一步以“十个全覆盖”工程和脱贫攻坚工程为依托,不断推进共享发展。
要把“十个全覆盖”作为推进共享发展最强有力的抓手,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好“全面改薄”等工程;加快“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基本实现中小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积极稳妥采取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多校划片”和优质高中“分招”政策;完善随迁子女入学、升学政策;推进国内和国际“双一流”建设,促进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学生就业技能;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参保缴费政策,将更多低收入群体纳入社会保障;落实低保家庭、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代缴政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待遇公平;稳步提升救助水平,确保“十三五”期间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标准年均增长7%以上;抓好城乡统筹试点,逐步统一全区城乡低保标准,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差距。
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全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标准化卫生室服务水平;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落实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规划。实施“固边工程”,推动广播、影视、书刊在边境地区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牧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旗县、苏木乡镇全覆盖。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医养结合,鼓励各地结合“去库存”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到65张,保持全国第一。
结合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和平等发展权利。
把教育脱贫作为关键环节。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一条龙”帮困包扶机制;建设全覆盖的助学体系,逐步提高资助水平;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建立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增加乡村教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对贫困旗县初中毕业未在当地升学的学生,通过重点资助,引导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力争用3年时间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对贫困家庭毕业生“一对一”帮扶,提升其就业能力;扩大农村牧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促进教育公平。
把就业创业作为重要手段。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劳务输出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方式,帮助全区36.4万个贫困家庭(80.3万贫困人口)户均1人稳定就业或创业脱贫,2016年完成30%,到2019年全部完成。完善“零就业家庭”援助机制,确保目标家庭中至少一人就业。结合供给侧改革,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做好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工作。
把缩小收入差距作为重要目标。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底线,研究制定针对重点困难群体的差别化激励政策,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举措。推进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衔接”,到2020年使13.3万贫困人口实现兜底脱贫。认真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制度,将报销比例提高到50%以上。打造“12333”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全区贫困人口信息,齐心协力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记者 赵娜)
评论:
怎样让共享带给群众更多获得感?——五论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相关链接: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建设充满活力的内蒙古
内蒙古转方式调结构绿作底色
创新驱动有力支撑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内蒙古:补齐短板 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