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通辽:公共自行车归还“难点”曝光市民支招治理乱象
内蒙古新闻网  16-04-29 09:05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通辽市开发区政府门前、科区第一医院南门前、通辽五中东门的这三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停车位,即锁止器被严重挤占,成了乱停乱放的“重灾区”。几乎每天都有市民打来投诉电话,反映这三个地方公共自行车“难借也难还”的情况,这一问题让市公共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负责人十分头疼。

  据悉,自公共自行车3月下旬正式运行以来,这种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支持。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不文明的“镜头”也不时闪现,引发市民们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在强烈谴责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为通辽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方式支招。

  在科区第一医院门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记者发现空位的公共自行车锁止器被个别市民的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占满。有的市民把自己的电动车、自行车直接停在公共自行车停车位上,并用链锁将前轮和锁柱锁在一起。有的人为了保险,甚至将自己的电动车与公共自行车“捆绑式”的锁在一起。

  在一旁看管私家车停车位的大姐称,由于每天来医院的人比较多,这里的停车位一向很紧张,不少市民就将电动车“插”进公共自行车停车位。“政府是好意,可一些市民的素质还是没跟上去呀!”

  “公共自行车来到通辽,这是政府倡导低碳出行、创建智慧城市的一大举措。可是,投放才几天呀,就出现这么多问题,太让人失望。”来科区第一医院就诊的李女士说。李女士认为,公共自行车使用状况也是检验一个城市文明的晴雨表。不乱停乱放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却有人为了自己的一时方便给其他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她建议,有关部门与医院协调,安排院外保安协助监督,对挤占锁止器者进行批评或者罚款。

  昨天下午,在通辽五中东门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记者看到有十几辆电动车和自用自行车锁进锁止器。

  针对通辽五中东门乱停乱放挤占公共自行车停车位的现象,馨园小区居民张鸿表示,附近小区居民不可能把电动车锁在这里,周围又没有大型商场超市,所以学生随意停放电动车、自用自行车的可能性最大。他建议管理部门与通辽五中校方协商,呼吁学生不要占用公共自行车停车位,校方的协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发区政府办公楼门前,记者注意到,在公共自行车停车位旁边,停满了私家车,公共自行车很难从锁止器上取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这些私家车车牌号曝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员,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起码的公德心和文明还是应该具备的。”一位前来开发区政府办事的吴女士说。“我建议,今后咱市民看到有破坏公共自行车的不文明行为,就可以通过拍照、发微信或者登通辽文明网举报平台进行举报,给这些不文明行为曝曝光”。

  除公共自行车停车位被挤占外,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些停放的公共自行车车筐内被塞满了各种宣传单、一些小朋友在公共自行车上玩耍、嬉戏等现象。4月16日中午,在水域蓝湾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两个男孩爬上两台停车位上的自行车,一会用力踩脚踏,一会又用力地摇晃自行车……记者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行为会对车辆造成损坏。其中一个男孩说:“自行车就是用来骑的,刚才还有两个大人像我们一样试骑呢。”

  采访中,市民纷纷表示,公共自行车在通辽还是个新事物,做为文明市民,理应遵守公约、加强自律。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对未成年人加强教育,让他们莫拿公共便民车当私家“娱乐场”,只有市民积极配合,才能让公共自行车这一便民服务持久下去。

  对于这些不文明的“当事人”,应如何教育和处理?在公共租赁自行车的管理上还有哪些更好的想法?在站点设置或者使用上有何不便?公共自行车管理和监管部门希望广大市民多提意见,支支招。(文/记者康桂君图/通讯员崔莉杨)

[责任编辑 王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职业技能大比拼
相约扎兰,情定花海
说说自己身边爱岗...
油蟠桃熟了
中学生无偿献血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牧民安装手机报警软件
冬青花开种梭梭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