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军区官兵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每户院子周围栽满树的化德县录艺村。
干起来创新是关键
出化德县政府所在地,向东沿省际大通道行大约30公里,路北一处掩映在绿丛中的村庄分外迷人:黄白色的墙,红色的瓦,一排排村舍错落有致。这里就是“十个全覆盖”示范村德包图乡德包图村。
沿着干净整洁的林荫小道绕村参观,全村60多户人家和住有300人的农村互助幸福院,都被绿树包围了。据统计,光这个村绿化面积就达2400亩。村支书李玉江高兴地说:“我们村是硬化、绿化、亮化全部到位!”
绿,不仅美化了环境,绿也发展了生产力。该村贫困户胡佃麦是村里的护林员,他说:“我们村贫困户共有5户,我能干上这个护林员,是大家选的,今年56岁,身体好没毛病,负责1700亩的林地挺轻松!”据了解,每个护林员每年给予8000元的工资。就像这样与扶贫相结合的护林员,全市就有1万多人。
其实,这仅是乌兰察布市突出规划引领、推进“七个结合”,创新体制机制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生态建设中,化德县逐步认识到,只有目标明确,方能有的放矢;机制健全,才能卓有成效。一方面把“生态立县和绿色化”战略列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造林绿化的体制机制建设。
然而,万事开始都得规划,规划就是美化。从2011年以来,化德县确立了“1234588”造林绿化思路,1即是一条主线,以省际大通道为主轴,实施省际通道106.6公里的“绿色屏障工程”;2即是两个精品工程,完善西山公园和东林场森林公园,总绿化面积1.2万亩。3即“三个基地”,实施县级义务植树基地52030亩,乡级义务植树基地35000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0亩。4即四大出口,县城四大出口绿化造景工程。5即五进,进机关学校社区园区村庄。88即推进城镇八街八路4.04万米的绿化,目标就是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
在造林机制上,化德县采取多项举措,努力激活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如项目购绿、异地换绿、退耕植绿、以育代造、企业代建和政府购绿等。在技术保障上,适地适树,有效把握时间节点,采取秋地整地、春季栽植,推广乔木阔叶苗全株浸泡、小苗蘸泥浆等抗旱造林技术。
在绿化上,化德县把打造亮丽风景线和生态安全屏障、五城联创、脱贫攻坚和退耕还林、十个全覆盖工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支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增就业相结合。把绿化与文化紧密结合,展示化德县深厚的文化底蕴。
互通立交桥位于化德县四入口的刀拉村,紧靠桥边的山上一组商队驼旅的雕像引人注目,这就是化德县人发端于元朝、兴盛于晚清、衰于民国时期的张库古商道驿站风情,以写真的手法再现当年张库大道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做活三篇文章”。就像这样的景点还有四五处,如今都已成为人们的好去处。
“前四五年,来我们化德非常不方便,宾馆里没有水,只供给2瓶喝的矿泉水!”化德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占天,这位已在林业战线干了26年的老兵感慨地说,现在,树种得多了,水也多了,景也美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4.52%。
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强有力的后期管护。为此该市专门印发了《乌兰察布市征用占用林地管理办法》,成立了市县乡三级禁牧工作办公室,启动了森林保险工作。
“春节和清明节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全天守在各个山岔路口,所有上坟的人都必须签字。县财政投资2600多万元订购了一批防火祭祀罩,我们上山免费安装,目前全县3000多个坟头都有防风罩。”化德县禁牧办副主任、森林公安局副局长崔伟动情地说。
职工义务植树。
商都县义务植树基地森林管护员们在巡逻。
活起来红利不断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绿化资金189亿元,其中国家投入39亿元,地方投入150亿元。乌兰察布穷财政,可舍得在生态绿化上投入,付出就有回报,近几年全市生态环境呈现整体好转。”乌兰察布市林业局局长刘治民感慨地说。
据悉,截至2015年底,在乌兰察布5.45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共完成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228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8.6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13.4%提高到22.9%。每个旗县都建成了“两个万亩”,即一处万亩义务植树基地和一处万亩生态公园。目前,中心城区栽植树木3000多万株,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本市绿化造林总数的5倍多。
如今,漫山遍野的绿,凸显绿色红利,正如绵绵细雨滋润着这方水土。
2015年,化德县引进内蒙古梅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亩黑枸杞生态示范基地项目,投资600余万元,利用荒山荒坡、退耕还林地以及部分盐碱沙化地进行种植,完成种植面积500多亩,栽植黑枸杞成苗25万株,成为自治区人工种植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生态示范基地。
无独有偶,凉城县海高牧业有限公司流转三苏木乡农民耕地1500亩,引进七月鲜、黄香蕉、寒富等10多个中小型品种的果树;改造低产低效林1000多亩,以山杏作砧木嫁接了大接杏、大扁杏,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兴和县店子镇卢家营个体户在苏木山林场周边及旅游路线两侧建设生态园、采摘园,辐射带动当地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卓资县卓资山镇4户农民联户发展家庭林场,承包荒山4000亩,种植了1200多亩云杉、樟子松、榆树,当地农民以地入股分红。
由小及大,绿色让这座城有了竞争力。2014年该市率先联手大同市、张家口创立了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域,进而抱团融入了京津协同发展圈。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使得乌兰察布市成为投资者的青睐之地。2015年,全市招商引资资金到位255.25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市招商引资资金到位1.48亿元。
绿色,也给了乌兰察布更多的发展机遇。文化、养老、体育、医疗四大新兴产业正在全力推进,目前,全市已有22所中小学校与北京各区县名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合作关系;所有医疗机构都与北京各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近日,北京同仁医院与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建立京蒙对口帮扶技术协作医院。乌兰察布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首都的教育资源与医疗技术。
绿色也让这里的人们自觉行动了起来。前几日,如火如荼的义务植树活动中,总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集宁区林业局局长王利军感慨地说:“前后来了3班近100多人的志愿者,他们挥汗如雨,默默无闻地为这座城市添新添绿!”(皇甫美鲜)
(本版图片均由王俊平海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