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宁城县:让乡村美得实在美得持久
 

  

  王凤远(三座店镇三座店村村民)

  村庄变美了,孩子回来找不着家了

  我今年53岁,老伴16年前就去世了,是我一个人在3间黑乎乎的小土房里把一双儿女养大。现在女儿已嫁到天津,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江苏昆山上班。儿女都有了着落,我也就去了一份心事。可家里的土房、村里的土路始终是我的一个心病。

  每年过春节,儿子、姑娘、女婿、外甥想回家过年,可3间土房住不开,我心里急。再说房子又旧又潮还漏风,也怕女婿笑话。到了夏天,家门口这条路也让人头疼。山上几条沟的雨水都往这儿流,形成了一个臭水坑,村民还往这儿倒垃圾。人们路过都得捂着鼻子,家里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我和几个邻居几次想搬家,离开这个地方。

  去年,村里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工,让我放弃了搬家的想法。自己家改造土房国家还给补钱,这样的好事儿上哪找去?有了危房改造项目的补贴,我又向亲戚朋友借了点钱,一下就把3间小土房变成了4间大瓦房。铝塑门窗、瓷砖地面、PVC板吊顶,卫生间还安上了座便器,装上了热水器。我还在自家的水井上安了压力罐,啥时候打开水龙头都有水流出来。

  就在我家盖新房时,门口的路也在同时开工。一台装载机、两台翻斗汽车整整在这儿干了两天半,先把坑里的垃圾臭泥清走,再垫上3米多厚的河卵石,然后浇上混凝土路面。1个月后,这个臭水坑变成了路边的文化广场,水泥路也通到了各家各户。路边高矮不齐的土墙变成了漂亮的文化墙,路两侧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筒了。

  搬新房那天,我特意给女儿、儿子都打了电话,让他们今年一定要回家过个团圆年。腊月女儿回家时,因为修了新路,盖了新房,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只好给我打电话,让我出去迎一下。女儿见到我时眼圈红了,没想到我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日子。今年过年,儿子、女儿、外甥都回家过年,家里的3间卧室足够我们一大家人住。过去女儿住3天就要走,这次快1个月了还想多住几天。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我也找到了活干。村委会考虑到我家实际困难,给我安排了清扫街道的活儿。现在我负责村里的2条街道,每周扫3遍,一年能挣个1万元左右。路通了,环境好了,我和乡亲们的生活都越来越有奔头了。

  白瑞祥(大双庙镇朝阳山村党支部书记)

  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素质提高了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但让村庄美起来,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我们村在3个村民组各修建了一个文化广场,一共4600平方米,还整修了文化活动室和草原书屋。特别是文化活动室,专门购买了卡拉OK设备,每周的周二和周五晚上,乡亲们可以到这里免费唱歌。村里经常组织卡拉OK大赛,大伙儿都会唱上一两首拿手的歌曲。茶余饭后到广场扭秧歌、到草原书屋看书已成为村民的习惯。

  经过村里的宣传发动,现在群众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过去村民们认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政府的事,现在把它当做自己的事来办,成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参与者。在修路过程中,二组农民白云生主动把树放倒,为街巷硬化让路;一组农民靳殿军把自己院子也让出来,给村里建了篮球场。现在村里给每个农户都划分出卫生责任担当区,每次下雪之后,不用组织,村民就能主动把雪清扫干净。平常每户都自觉把垃圾倒在自家门前的垃圾桶里,再由专业清洁员收走。

  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有一块“善行义举榜”,每当有村民做好人好事时,他的照片就会出现在这个榜上。这些身边的好人好事看似平凡、看似普通,却能体现人间的真善美,让村民可学,可敬。现在全村已形成了“人人做好事、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氛围,村民都想把自己的相片贴到榜上去。

  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我认为村子美起来后,村民的素质更要提高。每年我们村都公开评选“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农牧民”等创评活动,这些活动让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村民们赌博酗酒的少了,学习科技、勤劳致富的多了;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的少了,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的多了;“脏、乱、差”的少了,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多了……如今,村里到处都是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韩杰(小城子镇副镇长)

  产业发展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要想美得实在,美得持久,关键在于产业发展。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其核心也在产业发展。我认为产业发展事关美丽乡村建设的全局,没有发展之美,美丽乡村只能是一间“空房子”,一副“空架子”,一座“空村子”。小城子镇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注重培育产业支撑,把苹果产业打造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小城子镇位于宁城县北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分,是苹果和梨的最佳栽培区之一。为了高效发展林果产业,镇里采取统一机械整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调地、统一购置苗木,分户经营管理的方式管理经济林。目前,全镇林果面积达到3.58万亩,人均达到1.2万亩。每亩按栽植56棵果树计算,进入盛果期后每亩产量可达到4000斤,平均每亩可实现产值8000元左右,一亩苹果就能使农民脱贫,摘掉穷帽子。

  一斤苹果,如果按普通方式卖到市场,每市斤价格是4元;如果办个采摘节,市民进入苹果园里采摘,每斤就能卖到5元;而富硒苹果,每斤就能卖到7元。从这一价格的变化,就能看出让苹果增值的路径。去年全国苹果价格下滑,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苹果的附加值。今年,镇里除了开发功能性的苹果外,还要以苹果为中心,发展观光农业。沿306国道两侧种植20公里的苹果带,打造红色苹果、红色陪嫁牡丹、红色革命老区文化的“三红”旅游线路。

  为了解决苹果的销售问题,我们尝试了用电子商务来销售苹果。2014年,镇里的柳树营子百事兴合作社通过网络销售模式,一下就卖掉了30万市斤苹果。目前,镇里正在准备筹建一个占地30亩的大型果蔬批发市场,届时苹果的保鲜、冷藏、包装、批发都可以在市场内完成。下一步,镇里还要开发苹果罐头、苹果果脯、苹果果汁等深加工产品,继续发展具有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富硒苹果,真正把苹果产业打造成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责任编辑 马铃翔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美的骨雕会说话
现场解疑
也当一回消防战士
科技列车驶进内蒙古
学习礼仪 了解历史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魔鬼周”训练
草原上的“雄鹰”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