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建设家园,我们自己也要搭把手……”今年60岁的朱金海笑着告诉记者,他是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推日木音陶来嘎查的农民,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危房改造的日子里,他与妻子一道投入义务劳动,为建设美丽家园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由于旧房拆除没有房子可住,朱金海夫妇在房子附近搭起简易帐篷,把家里搬出来的家具、床铺支好,架起锅灶,暂时住在里边。他们还承担起给混凝土地基和墙面浇水、给施工队工人烧水等工作,这些都是夫妇二人的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嘎查里没有自来水,朱金海和妻子顶着炎炎烈日一手提水桶一手拿瓢,将水一点一点地浇到新打起来的混凝土地基上,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几个月。除此之外,朱金海的妻子还要为施工的100多名工人和群众烧水烧茶,每天都要早起劈柴、取煤、生火,大热的天在火炉旁一守就是个把小时,人多的时候一天要烧三四回水。虽然辛苦,两位老人却没有任何怨言,他们望着一天天拔地而起的新居,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在巴彦陶来苏木,像朱金海这样的模范群众还有很多,他们打心眼里欢迎危房改造,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其中,让“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得更加快速、顺利。
巴彦陶来苏木坚持立足全局,从六个嘎查实际出发,以保护和发展好各嘎查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为基本要求,着手进行“十个全覆盖”工程一嘎查一规划、一嘎查一方案、一户一张图工作,将新建各嘎查各户的建设计划精准、详实地落在纸上。通过嘎查农牧民大会,做好前期房屋规划、施工图和预算,苏木为使嘎查规划更加科学,特意聘请了规划专业团队,多次召开危房集中改造新建工程工作会议,听取昂格茨音陶来、吉日格郎图、浩宁呼布嘎查的集中新建前期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预算书的介绍,并不断进行修改逐步加以完善。向农牧民群众征求了村落外观、房屋格局、建筑用料及羊圈、饲草料棚等规划的意见,按照嘎查特色量身打造,昂格茨音陶来嘎查体现徽派建筑风格,吉日格郎图嘎查体现蒙元文化特色,浩宁呼布嘎查融入了农垦精神,突出了“一村一品”的特色。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对我们农牧民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我开心啊!”今年70多岁的崔宪章老人,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头发斑白却很整齐。今年年初,老人所在的巴彦陶来苏木乌苏荣贵嘎查组织实施“十个全覆盖”危房改造工程,经过嘎查领导入户调查,老人家住房400多平方米,属于危旧房拆除范围,可是考虑到天气寒冷,老人家岁数大、行动不便,房子又多,因此决定将老人家的危房拆迁工作放在后期进行。周末,当入户调查人员路过他家时,看到的是他在组织子女们开始搬家,在场的嘎查领导当时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就这样,老人家默默无闻地带领子女搬了五天,成为全嘎查带头搬迁的第一户人家。
在“十个全覆盖”推进过程中,推日木音陶来嘎查依托自然环境,从保护生态、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三方面出发,着力打造“屋在林中、人在绿中、生活在田园中、创收在景区中”的亮丽新农村。两年来,共新建农牧民住房72套;建设木质围墙1400多米、砖质围墙1100米;完成街巷硬化9570平方米,修建嘎查油路3公里;建成270平方米集嘎查“两委”办公室和农牧民学校,以及活动广场为一体的嘎查文化活动室;配合农电公司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架设高、低压线路2000米,解决了90多户农牧民的用电难题,电网、广播村村通、电视户户通实现全覆盖;新建便民超市、嘎查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现已投入使用,解决了农牧民群众日常看病、购物、文化活动需求;农牧民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能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出把力,我挺高兴的。”推日木音陶来嘎查的王万英说出的话语朴实无华。
王万英被大家称为“万能师傅”,他会接电线、铺瓷砖、装修房屋、修车、电焊、修剪树苗、嫁接花木等,他还是大家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在“十个全覆盖”危房改造工程实施中,大家推选他担任监督管理员。在施工队建设房屋过程中,王万英通过看书、上网自学建筑相关知识,认真负责把关建成房屋质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十个全覆盖”推进过程中,寻常百姓亦不寻常,他们热爱家园的方式就是积极参与建好家园,从他们身上,再一次折射出爱国爱家、民族团结、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大漠情怀;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不计回报、崇尚实干的胡杨意志;吃苦耐劳、坚毅不拔、勇挑重担、积极向上的骆驼品格;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团结包容、患难与共的农垦精神,他们是巴彦陶来苏木平凡而可敬的农牧民群众,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洒下的汗水,也将永远被这片热土所铭记…… (文/斯琴高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