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3S”技术让草原更绿更美
内蒙古新闻网  16-05-31 11:4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5月间,位于内蒙古最南端的鄂托克前旗境内一派绿意盎然,成片的草场开始返青。天幕湛蓝,青幽幽的草原上点缀着蓝幽幽的马兰花,间或有洁白的羊群悠闲觅食。这片从前人们眼中灰突突、光溜溜的荒漠草原如今旧貌换新颜。

  “草原重披绿装,借助的是数字化、科学化的治理方式。”鄂托克前旗旗委书记张占霖指着一幅地图说,鄂托克前旗地域广阔,草原面积约占到县域面积的90%,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人口增长、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致使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直到“数字草原”建成后,这样的状况才逐渐发生改变。

  记者了解到,“数字草原”即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对草原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分析和监控,业内人士称其为“3S”技术。

  鄂托克前旗数字草原信息中心主任王伊拉图介绍说:“从前简单、粗放的草原管理方式缺少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无法为生产单位和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3S’技术就像一只天眼,时刻俯视境内的整片草原,并对其上出现的各类状况给出科学的分析研判。”

  具体而言,“3S”就是能够根据牧草的不同生长期,制定出以牧户为单位的草牧场植被情况参数,进行实时的草畜平衡测算、植被盖度精确测量、草地类型准确分辨、草地牧草产量及生产力评估、草原开荒与防火适时监控和预警等多项工作。

  据悉,随着“3S”技术的逐步完善,鄂托克前旗对退化、沙化、盐碱化严重的“三化”草牧场进行重点治理,采用短期禁牧、多种牧草种加密免耕混播、大型喷灌补水等措施,快速恢复植被。

  在主试验区哈日色日嘎查,经过4年时间治理,项目区地上植物种类由7-8种增加到24-26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植物高度、盖度、密度显著增加,提高载畜量近10倍。其中补水区植物种类增加更显著。同时,严重盐渍化的地面盐碱逐渐消退,并开始生长牧草。

  张占霖表示,为了拓展“3S”技术的使用范围,科研人员又先后融入了数据库、互联网等技术,建立起了覆盖不同区域的草原信息管理共享系统,突破了以往传统管理和决策的局限性,使鄂托克前旗的草原进一步得到合理利用,生态植被明显提高,2014年草原植被覆盖度达49.3%。

  据悉,今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数字草原”。计划建设10个数字草原信息平台,总投资近千万元。 (据新华网)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31日15版            

[责任编辑 马铃翔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小书包里装着信仰
传统文化课堂 多彩...
净化文化市场
种植合作助力 农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剪”下风情
制作机器人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