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林西县干部群众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6-06-01 10:08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林五月的林西大地,万物竞茂,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行走在乡间村头,平坦的村路,碧绿的原野,整齐的田畴,漂亮的村庄,以及干部群众热火朝天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感人场景,汇聚成一道道亮丽的祖国北疆风景线。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补齐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障短板的有力抓手。今年,林西县通过资金整合、金融放大、群众投工投劳和PPP等方式筹资22.3亿元,在509个自然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全县农村常住总户数的93.8%。截至目前,509个自然村全部开工,已完成投资13.6亿元。

  自建家园干劲足

  在十二吐乡,各村抓住春耕前后的间隙,全面启动“十个全覆盖”工程,广大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程建设中,共建美丽家园。

  在西山根村,铲车、汽车、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人们忙着运砖、清运垃圾、改造危房,施工现场紧张有序。村民魏国新家的住房被确定为危房,需要重新建设,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魏国新说:“政府提供了部分砖和水泥,盖这房子需要3万元,我自己筹了不到1万元,剩下的都是国家补贴,再有一个多月我就能住上新房了。”

  走进下杖房村,村民刘佳琦正在帮父母砌院墙,残破的土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坚固漂亮的砖墙。刘佳琦说:“国家送来了砖和水泥,我们出点力就行了,以前没钱盖新房,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政策,土墙变成砖墙,日子过得也舒心了。”

  为让“十个全覆盖”工程更好更快地惠及群众,十二吐乡党委、政府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超前部署。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宣传工作到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据十二吐乡党委书记刘海洋介绍:“全乡危房改造、院墙改造、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村民互助力量大

  在官地镇上官地村,村民们或是七八人一组,或是十多个人一伙儿,忙活着修屋、垒墙、植树、清运垃圾。原来,官地镇引导各村采取村民互助互建的方式组建起“十个全覆盖”工程互助队。为充分发挥各村各户的积极性,政府只提供砖,沙子、水泥、黄土等建筑原材料由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对这些原材料按成本补贴。这样既便于管理、节约资金、避免原材料浪费,又提高群众自筹比例,真正实现群众自建、自用、自管。

  “政府搭台引路子,农民自主结对子,农村换了新样子。”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海用顺口溜表达着村民互助队的好处。截至目前,全镇已经组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互助队15支,涉及垒砖墙、院落和入户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加固、屋顶加盖、垃圾清运等多个类别,村里的能工巧匠基本上都参与了进来。村民互助队正在改变农户过去生产生活“单打独斗”的局面,有利于培养村民集体意识,对形成新型农村人际关系、促进乡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官地镇两棵树村建立了30余人卫生互助队,仅用3天就清运了南山村内堆积多年的垃圾。“加入互助队后,村民们不仅劳动时聚到一起,平时也增加了走动,感情好了很多,村里风气也好多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上官地村主任刘秀清说。

  小康路上产业兴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被人们喊了多年。对许多偏僻、贫困的农村来说,铺上沥青和水泥路,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愿望。如今,农民们终于走上平坦大道,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

  在十二吐乡乌兰沟村,绿然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的加工厂里机声隆隆,厂门口,满载着“乌兰沟”牌杂粮的大货车即将出发。厂长郑国春掩饰不住喜悦:“这个工厂已经10个年头了,以前村路又窄又破,大型车辆进不了村,杂粮销售量一直很低,厂里每年雇一个工人就够用了。自从村里街巷硬化,修通水泥路后,外地客户多了,工人增加到8人,销售量从年产五六十吨一路飙升到现在的五六百吨。”

  “我们这地方涝,没修路的时候,夏天下过雨,别提多难走了,现在运粮食、运水果、拉煤都方便了!”新城子镇大院村村民王洪起介绍着修路带来的变化。大院村地处山沟,是典型的交通不畅村,以前村里村外全是最原始的土路,如今棋盘式的水泥街巷让村民真正体会到了生产生活的方便。官地镇半拉山村坐落在远离主干道20多里的深山,现在一条蜿蜒平坦的水泥路从主干道一直通到村里。村民刘玉明说:“以前遇上雨天,进出村子都是个麻烦事。家里要有个病人,想打车去县城,出租车都不愿意来。现在路修好了,车多了,跑运输、做买卖、赶集,随时都能走。”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悄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发家致富的机遇。村庄绿了、美了,不少农户办起了农家乐。每当节假日,许多人驾驶私家车来到九佛山、大冷山、七合堂等县内旅游景点,赏景、垂钓、、摘、品农家菜,带动了农村的旅游经济。农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打算,他们喜悦的心情正在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上飞奔。(记者 刘兴宇 何桂茹、通讯员王宏丽)

[责任编辑 王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小书包里装着信仰
传统文化课堂 多彩...
净化文化市场
种植合作助力 农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剪”下风情
制作机器人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