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气的嘎查书记那仁满都拉。本报记者马建荃摄
内蒙古日报社音视图新闻中心出品
52岁的那仁满都拉是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14个嘎查书记中年龄最大的,本打算回家颐养天年的他,在去年的换届选举中又一次被推上了巴彦查干嘎查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那书记不能退下来,他最了解嘎查的情况,尤其是草场确权工作,牧民和嘎查太需要他了,他说话我们都信服。”说起选举他继续担任嘎查书记的原因,牧民图门那斯图这样说。
“那书记为人做事公道,要不是他为我做主,我每天得绕十几公里才能上公路。”正骑着摩托车打算去巴彦胡舒苏木的乌力吉竖起了大拇指。
去年乌力吉遇到一件头疼事儿。他家离公路只有3公里远,但是想要上公路必须通过一片草场,这片草场属于3户牧民共有,他们互相推诿,就是不给他借路。事情反映到那仁满都拉那里,他与村民调解委员会的成员一起实地了解情况。原来,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片1.6万亩的草场分给3户牧民共用。没拉网围栏时,乌力吉可以随时穿过草场上公路,但是拉上网围栏后,他的出行很不方便,3户牧民都不想在网围栏上为他留门。
“要想从根儿上解决问题,就得重新为他们细分草场面积,确定界限,为这片共用草场确权,还能避免其他纠纷。”那仁满都拉与村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们讨论着。今年5月初,那仁满都拉与3户牧民协商了乌力吉上公路的路线,并与3户牧民达成共识,在20天内为他们的草场确权。乌力吉逢人便说:那书记和嘎查调解委员会为他通了一条顺心路。
“群众之事无小事。”为了更好地为牧民排忧解难,把纠纷化解在基层,2007年当选嘎查党支部书记的那仁满都拉,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创建了嘎查调解委员会。“我们嘎查共有120多户牧民,难免有个小矛盾啥的,就我们几个嘎查领导拍板断案,很可能会有失偏颇。”于是,那仁满都拉提议创建了嘎查调解委员会,成员均是嘎查老领导、村里有威望的人还有懂法律知识的人员。嘎查调解委员会9年间化解矛盾50余起,处理的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100%,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格根图娅 赵弘成霍晓庆)
那仁满都拉
蒙古族,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8月至今担任巴彦查干嘎查党支部书记职务。先后获3次旗级劳动模范、1次优秀党员、4次苏木级劳动模范、5次优秀党员荣誉。
书记感言
对待群众切身利益,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作为一名嘎查书记,只有秉持公道,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牧民点赞
他是个讲原则的人,牧民信任他;他经验丰富,在划区轮牧、科学养殖方面,很好的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牧民树立了好榜样。
——图门那斯图
他为人公道热情,处处为牧民着想,谁不想让一个好书记多干几年啊!
——乌云其木格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7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