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活动展示深厚文化底蕴
目前我区有非遗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项目78项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5周年纪念日。当日上午,“第11个国家文化遗产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开幕式在内蒙古展览馆举行。
本次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厅、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同主办,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展览馆、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承办,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主题,集中展示呼和浩特地区20余个非遗项目。
脑阁表演、太平鼓舞、蒙古族传统服饰秀、新城蛋雕、青城面塑、赛罕窗花等表演展示与互动环节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传承人还手把手教大家莜面、烧麦和面点的制作技艺。
截至目前,我区已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项目78项,自治区级项目342项,盟市级项目1190项,旗县级项目2310项。有国家级传承人4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564名,盟市级传承人2104名,旗县级传承人3732名。非遗名录建设与抢救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当天的活动中,主办方还向呼和浩特市各图书馆赠送了非遗保护成果介绍书籍,并公布了呼和浩特地区被列入自治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颁发了呼和浩特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牌匾。
为了更好地宣传介绍非遗成果,在当天早8点至晚22点由呼和浩特去往北京西的Z315/6次列车车厢里,非遗保护中心和包头铁路客运段呼京车队工作人员还组织乘客开展了晋剧、爬山调、和林格尔剪纸、蒙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习互动。(记者赵媛、实习生张文杰)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12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