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学习论理 > 文章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时评】产业扶贫也要遵循市场规律
内蒙古新闻网  16-06-13 08:5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吹响了新时期产业扶贫的号角。根据规划,通过产业扶持,要解决一半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可谓是扶贫攻坚的重头戏、主战场。

  我国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给钱给物只能是救急解渴,兴办产业才能开流活源。通过产业扶持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然而,贫困地区之所以长期贫困,是受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诸多因素制约的,产业开发的难度可想而知。近年来,很多地方积累了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但教训也不少。就连同一个地方发展同一产业,模式不同,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相同。

  在湖北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同样是养殖“扶贫羊”,前几年选了热门的小尾寒羊,却不服南方水土,天热都病死了;现在养本土黑山羊,得病少,长得快,价格也好。同样还是养殖“扶贫羊”,直接把羊羔分给贫困户,有的农民养不好,干脆把羊杀了卖钱;现在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起“政府+金融+保险+公司+贫困户”五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政策、银行提供贴息贷款,由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山羊,并全程技术保障,保险兜住网底,实现多赢,按照产业方式办,自然发展顺利。

  因此,推进产业扶贫,首先要明确其经济属性,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不能不顾实际,盲目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

  产业扶贫,还要充分体现并突出“产业+扶贫”的内涵,发挥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这一点在基层也有经验可循。有的地方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将扶贫资金提供给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的合作社,并将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头上,使这些发展能力差的贫困户也能享受到股金分红。这次出台的《意见》也进一步明确,要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土地托管、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因此,推进产业扶贫,要重视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要创新机制,鼓励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如期完成“十三五”期间的脱贫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推动产业扶贫,也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加大对产业扶贫的资金投入,健全金融、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撑保障体系,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产业扶贫,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拔掉穷根。(冯华)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13日10版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