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学生就业难,但近年来,达拉特旗第十中学的毕业生在经过职业高等院校的深造后,就业率却达到了95%以上。
一方面是就业难,一方面是用工难,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呼唤出了一个新课题:教育供给侧改革。
如果大学倾注了无数心血和财富培养出的人才却不能为企业所用,甚至眼高手低、高分低能,那不是教育的导向出了问题,就是全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矫正教育导向,出路在教育转型、结构调整。打个比方,从人才培养的入口看,本来是香蕉的苗子,你偏要把他培育成苹果;从人才供给的出口看,市场需要香蕉,你提供的却是苹果。很显然,如果精心培育,能让香蕉的苗子结出更丰硕的香蕉,也正好满足了市场需求,这就是尊重市场规律,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用心甄别各类苗子,培育不同的人才,供给市场多样性的需求。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题中之意,而不是抹杀个性的流水线生产。
当前,我区和全国一样,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论是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是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都需要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人才个性成长的需要。去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李克强总理还专门对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这意味着教育转型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结构调整将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舞台,促使人人出彩,成就人生精彩。
长期以来,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职业教育不够“高大上”,不可能成就“白富美”。于是乎,职业院校门庭冷落,普通院校人满为患;毕业后,千军万马拥堵在考公务员的路上,“干轻松活捧铁饭碗,当官发财光耀门庭”成为国人矢志不渝的梦。然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唯学历凭能力”“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在传统认知中,也有“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的说法。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新时代,职业教育将为人才插上技术和技能的双翼。“今天是好学生,明天是好工人,后天就是企业家”,这样的实例在达旗十中的毕业生中比比皆是。
劳动服务社会,劳动创造财富,劳动体现价值。一技在手,你的劳动便增加了“含金量”,自然会受到认可和尊重,还用愁脚下无路?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倡导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释放出巨大的人才红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打下坚实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合适的人才选择合适的职业教育,拥有一技之长,何愁不能实现“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生志向?(王枝莲 )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13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