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学习论理 > 文章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街谈】通讯诈骗何时休?
内蒙古新闻网  16-06-13 08:5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午休时间,办公室的电话声次第想起。接起来一听,果然,笔者的快递包裹又出现了违禁品,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12次了。仔细算下来,光这个月,笔者的银行账号就异常了8次,被冒充的警察传讯3次,中奖的奖金已经足够买三套房子还有富裕……

  信息时代给人类提供了巨大便捷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也提供了广阔平台,但是,如此肆无忌惮且花样百出的通讯诈骗手段,多少还是让人有些吃惊。诚然,上述诈骗的手段有些低级,一般人都不会上当,但凡事都有万一,骗子漫天撒网,总有一不小心撞进网中的,我们不能总把防止被骗的希望寄托于公众自己小心吧?

  作为客户信息安全的关键防线,运营商有责任为用户把好门。在通讯诈骗事件发生的时候,运营商不能总是委屈和喊冤,更不能老想着怎么把自己摘出去,要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当前,很大一部分通讯诈骗利用的是相关运营服务的漏洞,所以运营商一方面要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提示,减少用户上当受骗的几率;另一方面,还要尽快完善相关技术,尽可能地补足各种技术漏洞。

  当前,虽然我国的电信法和网络安全法尚未出台,但防范整治却刻不容缓,监管部门应该尽可能发挥好现有的相关条例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加大对通信诈骗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发现一起追究一起,从根本上震慑和打击通讯诈骗,还人们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在通讯诈骗泛滥的大环境里,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当我们接到诈骗电话时,应该及时举报,通过多方合力,逐步压缩通讯诈骗的生存空间,让通讯诈骗变成过街老鼠,再无藏身之地。(李振南)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13日10版

[责任编辑 孙静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