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人对于“医养结合”仍然存在误解,认为医养结合仅仅就是把养老院和医院合并在一起,或者是养老院里开设医疗室,医院里设置养老病床。如果这样做,最终将使得医院和养老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化,对社区的覆盖也将日趋薄弱,脱离了“医养结合”方便老年人的初衷。
因为,我国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在资源分配上遵循“9064”原则,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6%依托社区,进入机构养老的仅为4%。换言之,居家养老而非入住养老院,是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方式。如果“医养结合”的资源最终流入大医院和大型养老院,将导致大部分居家养老的老人面临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统计显示,即便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北京市,在2013年,北京城镇老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退休金,家庭平均月收入在4700元左右,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养老金和子女赡养,六成人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1至2万元之间占到两成。去机构养老,83.1%的北京城镇老人月承受额在3000元以下,七成以上的农村老人承受额不到千元。这样的承受额,远不能支付在机构养老的费用。
因此,“医养结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在社区落实,向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扩充社区医疗机构的功能,使其成为既能够提供医疗服务,也能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综合服务机构。例如,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可以在送药上门、陪同就医的同时,提供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等服务。并且,应当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降低老年人的支出。
随着城乡居民家庭日趋小型化,老年人口赡养比正在不断增加,尽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体系,留给有关方面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