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高考失利怎么办?留学或复读?想透彻再选择
内蒙古新闻网  16-06-27 09:2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对如今考生而言,面对高考失利,可供选择的出路已不止一种。但专家提示,选择时一定要立足于自身特点和未来职业发展,不可盲目从众。制图/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一些成绩不佳的考生开始寻求考后出路。

  对于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而言,无论现实的打击如何,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并未磨灭。然而,如何实现这一梦想,很多家庭会选择不同的道路。

  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考后复读,这些抉择的背后都需要考生和家长对于自身情况的理性判定。

  与进入高中甚至从初中开始就已为留学做准备的学生而言,高考后才决定出国已属于准备较晚。但是,业内人士提醒,越是如此越不能仓促决定,学生需要先想明白未来想在哪儿发展,希望通过留学获得什么,然后制定适合自己的留学方案并做好充分准备。

  留出一年以上时间准备更有利

  “现在留学准备大大提前,不少学生甚至从初中就已经开始为出国做准备。与过去相比,高考后才决定留学的人数已开始减少”,作为老查留学工作室的创始人,已在留学行业浸淫多年的老查接触过不少在高考后选择留学的学生案例,学生选择留学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成绩不理想,有些是考到外地的北京学生不适应当地的生活。”

  新通留学事业部美国业务支持冯珊表示,从新通留学的数据来看,对于高考结果不满意或之前对于出国留学一直犹豫不决的同学,很大一部分会考虑在高考后留学,“从学生的反馈看,他们也更愿意选择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出国留学,认为这样做不管从心理还是从学校的选择多样性来说比较有利一些。”

  老查也建议学生最好通过1到2年的充分准备后再出国留学。除了直接申请美国大学之外,他建议学生不妨在国内院校就读1-2年,期间做好学习成绩、语言、标准化考试等相关准备,然后通过转学的方式申请美国知名大学。

  根据兴趣、技能、社会需求选专业

  “相比于过去盲目的出国,现在的家长和学生会综合考虑高考后孩子所被录取的大学和专业的情况,未来就业和专业发展,以及孩子自身意愿等方面来决定是否选择出国留学。”冯珊说。

  虽然中国家长和学生已经更趋于理性化、目标化和计划性,但多项针对留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商科留学人数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但仍是中国留学生人数占比最高的留学科目,绝对人数仍非常可观,而且依旧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门学科。

  在老查看来,一方面,中国学生自身往往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受制于留学顾问的视野、方法论的局限,目前国内的留学与职业规划咨询大多还处于初级水平。他建议,在选择专业时,不要被一些虚假的热门专业所迷惑,而是从自身的兴趣、技能和社会需求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比如,美国高校的工程专业,又难进又难毕业,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学生动手能力很弱,却非要申请,那只能是浪费时间、金钱,又摧毁自信。”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静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第十三届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相思树》
快来围观美女老师的足球啦啦操
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
走进红色故土,重温入党誓词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专题】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 首府地铁建设有序进行 孔家营站有望成为第一个接收点
• 内蒙古自治区纪委通报8起违规违纪问题典型案例
• 内蒙古纪委印发《通知》要求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 大青山收费站停止收费
• 中考结束,老师再见,同学再见!
• 开鲁:“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牧民乐享幸福生活
专题推荐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高考直通车——2016年高考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