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乱堆乱放、婚丧大操大办、聚众酗酒赌博……过去这些现象在农村牧区屡见不鲜,随着乡风文明大行动的深入开展,伊金霍洛旗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农村牧区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尚。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环境美,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村子是给我们建好了,这环境卫生我们更要保持。”村民李大爷一脸认真。为保障乡风文明大行动工作实效,伊金霍洛旗不断加强各嘎查村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环境整治后续管理办法,确保长期整洁干净。“我们村通过‘定人、划责、分片、按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村内小广场、小戏台等公共活动区域环境卫生,雇了一位村民长期管理;其他乡村道路、小巷本着就近原则,划分给农牧户,形成卫生责任区,每季度村内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在全村进行一次评优活动,评比依照定时评比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分值高低评出的前若干名给予物质奖励,并在我们的村报上作为典范宣传,对后面的户子要提出整改意见,限时整改,评比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农牧民自己做、自己管。”龙虎渠村村主任高保则介绍。
“我们村是按照村民集资、保洁员清扫、村委会监督的办法,确保环境保洁制度顺利运行,针对一些‘顽固分子’,我们会组织一些村民上门打扫,但要求这个户子给我们管一顿饭,这样一来二去,‘顽固分子’也不好意思了。也有一些村子会来向我们学习,村民们开玩笑说‘我们都成学习范本了’。”敏盖村支书韩文兵乐呵呵地说道。
此外,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制定了《纳林希里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乌兰木伦镇提出了《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及乡风文明大行动推进措施及办法》……
“爱国爱家跟党走,勤劳致富带好头;多读书,多看报,守法律,遵章纪……”这是光胜村的村规民约;“新农村,全覆盖;惠民生,聚民意;讲文明,睦邻里;蒙汉满,一家亲……”这是合同庙嘎查的村规民约。现在走进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朴实无华、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我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村民们把自己认可的内容加到里面,经过不断地修改,最终形成了老百姓认可、愿意遵从的村规民约。”光胜村支书丁巧花说。
在村里,村民们你来我往,关系相较城区更为亲密,把大家约定俗成、群众高度认可的村规民约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化解村民之间各种隔阂、利益冲突,既是群众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办法,又是教化人心的得力之举。
伊金霍洛镇布拉格嘎查牧民敖特根毕力格说:“老百姓都认一个‘理’字,村规民约就是乡亲们认可的道理。”同时,有了好的规矩也应该有良好的执行过程,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与村领导班子一起按照村规民约调解矛盾纠纷,老百姓都非常信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但一些村民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现在孩子满月或上学,搬家或开店,请人答礼的名目众多,礼金也水涨船高,真是愁人呀!”一位村民说。
农闲时,有的村民聚众酗酒赌博,不仅对自身造成危害,还影响到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为有效遏制这些不良现象,各嘎查村以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为契机,在村里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四会”组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职责,首先要求村干部、村民代表以身作则,做到红白喜事带头简办,杜绝赌博等恶习陋习。
“现在村里的陈规陋习、歪风邪气少了,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也有所提高,出现矛盾纠纷,村民们也会主动找‘四会’组织进行调解,我们现在的乡村可是一片和谐景象。”乌兰木伦镇哈沙图村“四会”成员贺红飞说道。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正如北宋诗人苏轼在《山村五绝》中描述出的景象,如今的伊金霍洛乡村,整洁、有序、文明,农牧民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不断提升文明素养,文明乡风如春风般吹拂着伊金霍洛旗的每个角落。(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