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的战斗堡垒
在贺兰山脚下,常年坚守着一支公路养护队伍,他们以岗为家、恪尽职守,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换来了管养路段的“畅、安、舒、美”;他们扎根大漠、无怨无悔,在艰苦的环境中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们就是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巴彦浩特公路养护管理工区的养路工们。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巴彦浩特工区管养着巴银高速内蒙古段68.85公里以及省道S218线哈苏一级公路46公里的养护路段。作为阿拉善一南一北两条交通要道的管养单位,工区养护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如何带领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做好公路养护工作,成为摆在工区党支部面前的第一道课题。
今年年初,当人们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中时,一场来势凶猛的降雪给阿拉善的公路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巴银高速公路全线积雪,局部路段积雪厚度超过30厘米,过往车辆不能通行。
降雪,就是公路养护人无声的战斗信号,灾情,就是如山的命令!清晨6点半,巴彦浩特工区的党员干部职工们已冒着大雪陆续到岗,来不及问声“过年好”,来不及喝口热水,便马上换工装、发动机械、装融雪剂……一时间机械轰鸣,人头攒动。清晨7时,所有人员和机械全部到位,大家迅速投入到清雪工作中。贺兰山沿山路段坡陡、路滑、低温、结冰厚,党员们身先士卒,冒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不停地挥舞铁锹,破冰铲雪。瑟瑟寒风中,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没有一个人抱怨退缩。此时,养路工身上那抺跃动的桔黄色,就是风雪中最靓丽的色彩。
日常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公路管养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党建工作保驾护航。工区党支部紧紧围绕行业特点和工作特性,按照“围绕养护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养护”的工作要求,坚持党建工作与公路养护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特别是在深入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中,工区始终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拼搏进取的动力,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包一帮二创五带”长效工作机制。一包:党员领导包部门;一帮:党员以党小组为单位帮助普通职工和入党积极分子;二创:工区班子成员争创“五好班子”,党支部争创“五好支部”;五带:党员从学习、创新、奉献、自律、争先五个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工区的13名党员分布在领导班子、部室负责人、养护站长、一线养护工人等各个岗位,形成了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党员们在“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号召下,从自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养护生产和工程建设一线,党员们总是带头干最累的活,受最重的苦。在公路养护创新中,党员勇挑重担攻难关,积极参与机械改造和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工区党支部从点滴入手,着力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路文化建设,为公路养护生产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在交通运输局党委和公路管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工区先后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机关文化长廊,营造了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党支部围绕养护生产中心工作,开展了主题读书活动、主题节庆活动、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服务”活动、导师带徒、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增添了职工队伍的活力。工区党支部坚持对职工在工作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在情感上理解,通过定期调研、参与养护生产、征求意见建议、走访慰问等方式了解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倾听职工的意愿与呼声。近几年来共计走访慰问职工200余人次,累计送去慰问金30余万元,使职工们感受到了工区这个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搭建起了一座党组织与职工之间的“连心桥”。
近年来,巴彦浩特工区先后涌现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 “十佳养路工”、全区“十佳公路养护文明服务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工区党支部先后获得全盟公路系统“先进党支部”、全盟交通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盟级基层党组织示范点”荣誉称号,2014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自治区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荣誉称号。荣誉面前,他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与时俱进,不断用智慧和汗水,描绘更加美丽动人的风景,在大漠戈壁为路徽增光,为党旗添彩!(记者 斯琴高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