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以来,巴林右旗遭遇了极其罕见的旱灾,旗内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初步统计,全旗农田成灾面积83.11万亩,林业受灾面积240万亩,近900万亩牧草已枯黄或接近死亡,8.36万头(匹)大畜出现饮水困难,死亡牲畜13206头(只);全旗受灾人口11.35万人,因干旱导致需要救助的人口53841人;旱灾造成全旗直接经济损失5.97亿元。针对严重的旱情,旗委、政府立足实际,科学部署,积极应对,把抗旱救灾工作与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当前农村牧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旗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投入抗旱救灾与生产自救。
坚持“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采取计划调水、协调用水、开闸放水、科学用水等措施,引导农牧民节约用水、调节用水,确保解决重点灾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旗政府在财政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安排200万元用于保障农牧民基本生活和购置饲草饲料补贴,落实抗旱人畜饮水资金160余万元,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2处。德日苏宝冷水库已开闸放水5000万立方米。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五保户、低保户、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及学校等单位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确保他们饮水安全、衣食无忧。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工作。旗财政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保证新增1万亩、巩固提高33.3万亩膜下滴灌工程建设成效。
及时启动水库1座、灌区5条、机电井1100眼,维修机电井905眼,扩大能浇面积,力争多浇一亩是一亩、能保一分是一分,力保现有农田和饲料地。此外,指导农牧民准备晚田种子和牧草种子,帮助农牧民适时抢种晚田、实施人工种草或补栽补种,及时采取浇水灌溉和抚育管护等措施,确保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此基础上广泛宣传,引导农牧民加大牲畜出栏力度,切实保护基础母畜和良种畜膘情体质,减少饲草料压力,减少今冬明春因饲草料缺少而造成的损失。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力争实现农牧业损失副业补。统筹协调,坚持抗旱救灾与推进“十个全覆盖”并行并重,从长计议,全面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牧区发展潜力。
在严重的旱情考验下,旗委、政府科学部署,创新谋划,研究制定出了一系列应对举措。着力增强水源安全保障能力,通过争取水利工程项目,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各型水库并举、分散水源与集中水源并重、蓄引提调结合的水源安全保障格局。着力构建连通畅达的水网体系,在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河流水库引调水连通工程,全面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着力夯实农村牧区水利发展基础,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型灌区建设,加强从水源到田间的渠道、输水管道建设,形成完善的灌排体系。着力发展设施农牧业,以现有温室、棚圈为基础,大力探索先进节能日光温室,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引导农牧民走舍饲圈养畜牧业路子,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尽最大努力克服气候对农牧业的不利影响,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稳定性。□赤峰日报记者 冯启良 实习生 崔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