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农牧新闻 正文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解草原之"渴" 内蒙古5000户家庭受益
内蒙古新闻网  16-09-07 09:40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援助内蒙古旱灾受灾地区的5000只"赈济家庭箱"发放完毕,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的5000户受灾家庭领取赈济家庭箱。今年入夏以来,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内蒙古多地遭遇严重旱灾,多达119万人口因旱急需生活救助。8月24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启动"天使之旅-内蒙古抗旱行动",派出3支救灾工作组赴呼伦贝尔、赤峰、通辽、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发放帮助受灾家庭度过一周应急生活的赈济家庭箱。

援助内蒙古的赈济家庭箱准备装车发货。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供图

  在呼伦贝尔市新左旗等地,因为持续干旱,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而今日渐干涸、草枯羊瘦,大片的土地裸露在外。受灾情况统计显示,呼伦贝尔草场受旱面积达10242万亩,是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受灾害影响,入秋以来本是牛羊长膘长肉的成长关键期,但由于缺乏足够牧草和水,牲畜不但吃不好,还会因为御寒导致体重下降。迫不得已,牧民只能趁现在扎堆出售,即便价格远低于往年。

  "种植业和畜牧业几乎是当地百姓全部的收入来源,而此次灾情持续时间非常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研发孵化项目中心主任曲永吉说,2016年6月上旬与8月初的两次持续高温干旱,导致许多旗县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有的百姓家中农作物几近绝收,已经开始准备外出打工。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入户发放赈济家庭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供图

  针对内蒙古旱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应急措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也向呼伦贝尔、赤峰、兴安、通辽、锡林郭勒五个地区各援助了1000只赈济家庭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家庭箱配送程序于8月30日正式启动,30日起首批1000只家庭箱发往呼伦贝尔市的4个受灾旗县,包括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旗和鄂温克旗。9月1日至2日,救灾工作组又分批将4000只家庭箱发往赤峰、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的十几个受灾旗县。

  据悉,此次发放的赈济家庭箱,特别针对旱灾特点配置白面、大米、食用油、水等生活急需品,并在物资准备阶段就与各受灾地区红十字会进行沟通,由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行核查,筛选出一批受灾最为严重的家庭作为发放对象。赈济家庭箱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应对突发灾害专门研发的公益产品,依托完整的发放体系,本着"一箱救灾物资、一户受灾家庭、一周应急生活"的救灾原则,在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灾后一周的应急生活保障。今年6月以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已向江苏、湖北、安徽等十省灾区发放赈济家庭箱共计27000只。(记者 刘尚君)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2016乌兰察布国际马拉松赛开跑
新巴尔虎右旗全力抗旱
迎接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 了解传统蒙古族拉弦乐器
幸福大院真幸福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公布2016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标准
• 包头“地铁大脑”建在哪儿 小编带你去瞧瞧
• 李纪恒布小林会见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安
• 我区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 近250万人享受
• 李纪恒: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 李纪恒布小林会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 李纪恒亲切接见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人员
专题推荐
【专题】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