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忽伦图苏木爬榆树新村。
吉忽伦图苏木爬榆树新村互助幸福大院。
五当召镇缸房地新村建立环卫长效机制
石拐区缘煤而兴,却又因资源枯竭面临复杂尴尬的生存现状,是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区。2014年至今,石拐区累计投资12.87亿元,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抓手,统筹城乡转型民生福祉建设,把握农牧区“点多线长面广人少”、人口老龄化高、收入低、残疾人多等立地条件差特点,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三集中”和结合重点品牌工作建设、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村镇体系规划“四结合”工作思路,将17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整合为52个,整村搬迁18个、就地整治34个,补齐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短板”,从根本上圆广大农牧民的“安居梦”“幸福梦”,让转型红利最大程度普惠。
根据山多平地少和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居民搬迁后大量农牧民散居其中等特点,石拐区重点以“城中村”“园中村”异地搬迁,生态脆弱区、沉陷区、地质灾害治理区转移搬迁,60岁以上老人搬迁幸福大院和养老院为主,分类妥善进行安置,基本实现农村牧区老百姓户均1套新居的目标,通过向“一轴三核”集聚发展,城镇化率和农牧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围绕石拐工业园区和包头市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解决搬迁农牧民就业问题;围绕五当召旅游开发等特色资源禀赋,沿线发展牧家乐、艺术写生、采摘观赏、生活体验等特色产业;围绕绿色农牧业发展,打造以特色种养殖加工、经济林种植和生态旅游为带动的农牧业产业发展格局。
石拐区投资6700万元建设了5个互助幸福大院,免费安置农村牧区老年人420人,切实满足老年人“抱团养老”的现实需求。
针对偏远地区暂无法搬迁的农牧民,成立便民服务小分队,定期深入嘎查村开展送服务活动。分类施策“扶、转、救、保”等精准扶贫,构建社保、产业、金融、行业、社会扶贫新格局,为5946名失地农牧民办理养老保险,人均补贴4万元。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十个全覆盖”工程等三项重点工作数据管理平台,将农牧牧区土地、人口、产业、党组织等基础数据录入“大数据“平台,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同时,落实县级领导干部“五个一”、“三到村到户”、不称职驻村干部召回等制度,下派驻村干部120人,全面推进工程进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吕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