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一场记住乡愁的文化盛宴
内蒙古新闻网  16-10-11 16:58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10月1日是举国欢庆的日子。这天上午,由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以下简称克旗)委宣传部主办,经棚镇党委政府、常善村两委、克旗呼德艾勒农民合作社、赤峰广播电视台《三农三牧》栏目承办的“品味乡土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主题乡村文化活动——克旗首届农耕文化节在经棚镇常善村隆重开幕。本届农耕文化节活动,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村生产生活相对比,再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折射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迁,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堪称一场记住乡愁的文化盛宴。

  上午8时许,常善村主会场人流如织、彩旗飘扬,“克旗首届农耕文化节”的巨幅背景幕布格外醒目,前来参加、观看农耕文化节的干部群众人人脸上展露着灿烂的笑容。9时许,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克旗政府副旗长王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参会领导为呼德艾勒农民合作社及环保志愿者举行了授牌仪式。开幕式后,生动活泼的民俗文化演出拉开序幕,扭秧歌、跑旱船、闹花轿、民间说唱等节目引来一阵阵喝彩和掌声。

  在主会场外,还精心布置了四个展区。在传统农耕作业展区,组织者按“春之华、夏之韵、秋之实、冬之盈”四季变换顺序设置了四个展位,全方位再现了一年四季的传统农耕情景。前来参观的大人和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系列互动节目:捡鸡蛋、拉犁耙、锄地、木锨扬场、摇扇车、编柳筐、打草绳、磨豆腐等传统农耕项目,还有民间剪纸、三弦大鼓表演、包粽子、猜谜语等民俗娱乐游戏烘托。

  在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区,一些早已退役甚至消失的农具和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集中亮相:碾子、石磨、饸饹床子、牛箍嘴、马鞍子、点葫芦头、粪簸箕,甚至还有年轻人闻所未闻的油葫芦、做绳套的压缸皮、木匠用的墨斗子、手拉钻等老物件,令上年纪的观众禁不住把思绪拉回到岁月的深处。组织者还搜集了挂马掌、擀毡子、搓草绳、熟皮子、扒麻杆、纳底子等若干图片,将昔日农家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再现于图版之上。

  在别具特色的农家乐展区,除了有最新的特色农牧业绿色产品展出外,还设置了抡油锤、推油圈、跳绳、抓骰子、纺麻绳等传统农耕文化趣味活动。一栋栋土坯房、一盘盘土炕、炕头上形神兼备的农夫农妇塑像……真实再现了传统农家的衣食住行。最让人记住乡愁的是农家美食的现场制作和品尝,大头菜炖羊脖、猪肉炖酸菜、杀猪菜、土豆炖倭瓜、小鸡炖蘑菇等,这些大铁锅里炖出来的美食,令参观文化节的许多观众流连忘返。

  最后一个是老油坊主题展区,这里全程再现了已近消失的农家手工作坊——传统捶打麻油工艺。过去,常善沟村老油坊远近闻名,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手工榨油独具特色、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然而,随着现代榨油机械的应用,传统手工榨油工艺日渐被挤出市场。此次文化节,将传统捶打麻油工艺从生产流程到加工器物进行了全景再现,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当晚,民间社火、皮影戏相继上演,将克旗首届农耕文化节的风采和余韵传向遥远的夜空,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记者 曲方 原国林)

[责任编辑 郭志伟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兴安大地景融四季
呼和浩特积极打造样板街
色彩斑斓似蝶舞 五角枫林迷醉游客
鲜花送祝福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胡杨林里,景美“警”更美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 内蒙古果然是福地:中国U22国家队4:1大胜新加坡
• 蒙东首条高铁启动全线上部结构施工
• 【秋收一线】农民付占胜:今年收入30万元没问题!
• 野生内蒙古大麦草再次现身锡林郭勒盟
• 走进“普罗旺斯” 醉美薰衣草惹人爱
专题推荐
深改组1000天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