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地方联播 > 地方时评 正文
义工 为无私奉献代言
内蒙古新闻网  16-12-14 15:2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联合国大会1985年提出,请各国政府在每年12月5日举办活动纪念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许多国家及政府都在这天举办各种活动,大力宣传、赞扬和倡导志愿者(义工)为社会义务服务的重要作用与奉献精神。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中国的志愿服务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倡导的志愿活动以及成千上万的较小规模、自下而上的社区基层组织这两方面的力量所推动的。通过志愿活动,志愿者不仅使他们所服务的社区受益,而且令自身受益。志愿者能够通过志愿服务来增强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和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沟通技巧。志愿服务通过教导人们要有责任心以及促进互信和谐,让整个社会更有凝聚力。据统计,自1993年底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志愿服务已在中国范围开展15年,累计已有3.82亿多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超过7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社会需要和谐,经济需要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更需要大幅度的提高。在此情况下志愿者的出来,加入到为社会无偿服务的行列中,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霍市创城工作,更是有无数的志愿者奔赴在各条战线上,他们用流利的普通话、灿烂的微笑、娴熟的服务态度向市民宣传文明守则。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参与了创城的各项服务工作,为霍市人民架起文明的桥梁而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让我们所有充满爱心的人一起以志愿者的身份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大力发展国民经济而努力不懈。也让我们为建设和平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心意,为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伸出人道主义的援手,让更多的人在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得到幸福和快乐!(伞镇宇)

[责任编辑 魏莉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首府轨道交通建设用上了“钻地龙”!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众志成城固守北疆
【定格】边防官兵深入牧区宣传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小学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 通辽市查改建并举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宋亮主持会议
• 布小林率自治区安全生产大检查第二督查组在乌海市检查
• 自治区安全生产大检查第五督查组在阿拉善盟开展检查工作
• 任亚平率自治区安全生产大检查第三督查组在乌兰察布市检查
• 自治区安全生产大检查第四督查组在赤峰进行检查
• 检察机关依法对艾宝俊、潘逸阳、宋林、邓崎琳四案提起公诉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