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报告解读 正文   
2017年内蒙古经济形势与展望:切实提高供给质效 力促经济稳中向好
内蒙古新闻网  16-12-22 10:23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提要】

  对策建议:把握重点促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精准发力优化产业,顺应市场新趋势;八面来风拓开放,释放经济新活力;立足优势创新驱动,增强经济新动能;转变职能优化环境,激发经济新引擎

  把握重点促改革

   适应经济新常态

  一是立足新常态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要求,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完成化解任务,借“去产能”培育发展精细化、终端化、差异化中高端特色优势产能;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用好住房公积金政策;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管控,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一步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负,重点推动结构性减税;继续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入,抓好民生领域70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二是立足新常态下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党政群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配套绩效考评体系;健全税收、土地和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政策,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促进公平竞争。

  三是立足新常态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产权市场,创新农村牧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和经营模式,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力度,细化扶持举措;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四是立足新常态下更加注重民生改善要求,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大幅取消下放人口户籍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创新精准扶贫举措,加大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力度。

  精准发力优化产业

   顺应市场新趋势

  一是以“6+7”产业发展为重点,带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抓住能源、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调整和市场倒逼的机遇,通过“强链、补链、建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提高传统产业产出效率;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培育扶持力度,发挥创投基金、引导基金和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6+7”配套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通过商务营运中心、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平台打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6+7”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重点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三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升级。围绕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线,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有利于发展大旅游的体制机制,逐步补齐短板;推动草原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一批体现草原文化、彰显北疆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旅游+”,把旅游“吃厕住行游购娱、文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融入任何产业、任何项目,推动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整体层次。

  八面来风拓开放

   释放经济新活力

  一是搭建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平台。依托重点口岸,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等载体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经贸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

  二是做好环境配套。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推动开放的优先领域,加强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加快交通、能源、通信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投资便利化机制,强化投资领域合作。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含金融、通关、物流、退税、外汇等环节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

  三是加强口岸与腹地联动。打好口岸服务牌,创新模式、简化手续,提升通关效率;建立统一的口岸监控指挥系统,完善查验配套设施,提升口岸通关能力;打好腹地加工牌,在沿黄沿线经济带等腹地布局进出口加工项目;推动口岸服务功能向腹地延伸,推动腹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沿边地区延伸。

  立足优势创新驱动

   增强经济新动能

  一是把握住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构筑产业链经济。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推动能源、化工、大数据、稀土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二是把握准居民消费升级关键期,以品质提升推动消费供给创新。围绕需求结构变化以及消费模式的演变,完善产品消费结构、提升服务消费品质,营造多元一体的综合消费环境;鼓励企业“精致生产”“个性生产”,通过“品质革命”引导需求回流。

  三是把握好呼包鄂人力资源集聚优势,强化创新的人才支撑。发挥呼包鄂地区研发力量集中、各类园区集中、创新创业基地集中的优势,放大人才集聚效应;围绕构筑全产业链经济和消费供给创新,大力引进适用人才;理顺人才公共服务体制,保障区外人才来区工作、生活待遇。

  转变职能优化环境

   激发经济新引擎

  一是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做好事前审批环节“减法”和事后监督“加法”,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加强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防止互相推诿。

  二是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突破招商难点,形成吸引外资的洼地效应。注重产业链、价值链招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需求,依托优势特色产业聚集优势吸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投资者权益转变。

  四是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建立地方政府征信体系和干部诚信考核机制,强化政府守信履约职责,对单方不履行合同、不信守承诺、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行为严格追责。(执笔人:杨臣华 付东梅 刘军 田晓明)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呼伦湖冬捕
【美图秀】“三姐妹”捕捉的北国风光
赛骆驼
深化供给侧积极走出去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13名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
• 62岁患者突发心脏破裂 医院开通急诊手术绿色通道让患者转危为安
• 内蒙古今年共减贫21.2万人完成12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摘帽任务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 内蒙古2村上榜中国名村影响力300强 看看都有哪儿?
• 白玉刚:坚持把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重大政治责任
• 【现场】向世界展示内蒙古的时尚魅力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