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聚焦供给侧 擦亮农牧业金字招牌
内蒙古新闻网  17-06-13 22:5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推动三产深度融合 培育发展新动能

  对话人:磴口县县委书记 李建军

  记者 韩继旺

  【核心提示】

  全县已建成温室6156亩、大中棚12224亩,多个设施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已全部投入生产,设施农业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温室亩均效益达到3万元,大棚亩均效益突破万元。

  建成规模化肉羊养殖场(园区)270多个,一大批肉羊养殖企业在磴口县落户生根、一个个合作社引领磴口县肉羊业飞速发展。

  2016年末水产品总量达到5400多吨,产值突破1.6亿多元,休闲渔业年接待游客达到3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6000多万元。

  着力构建农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引领,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

磴口县县委书记 李建军

  韩继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也对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请问磴口县在这方面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李建军:磴口县要让中央一号文件、自治区一号文件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在磴口落地生根,我认为,总体思路是要突出“六个坚持”,促进农牧业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坚持优化结构、深化供给侧改革;二是坚持种养结合、促进农牧业循环发展;三是坚持绿色生产、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四是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品牌;五是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增强农牧业发展动能;六是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全产业链收益,真正实现“草原上的菜篮子”和“黄河边的农艺园”。

  韩继旺: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和河套源头,光热水土资源得天独厚,请问磴口县将如何通过发展绿色农牧业、节水农牧业、效益农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李建军:今后,我县将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路径为指南,努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角度讲,要着力发展以下农牧业产业。一是发展特色蜜瓜产业。充分利用磴口县“华莱士瓜”金字招牌,全面发展绿色有机瓜果产业,并通过“互联网+”及快速便捷的物流,使磴口绿色有机瓜果走向全国。二是发展设施农业。全县已建成温室6156亩、大中棚12224亩,多个设施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已全部投入生产,设施农业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温室亩均效益达到3万元,大棚亩均效益突破万元。三是发展肉羊产业。去年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138万只。年育肥出栏肉羊70万只,其中规模化育肥出栏肉羊34万只。建成规模化肉羊养殖场(园区)270多个,一大批肉羊养殖企业在磴口县落户生根、一个个合作社引领磴口县肉羊业飞速发展。四是发展奶牛产业。磴口县把发展有机奶业作为战略目标,先后引进蒙牛乳业和圣牧高科乳业。目前,全县奶牛存栏7.5万头,正常运行的奶牛养殖场37个,以圣牧高科为依托把磴口县打造成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有机奶生产基地。五是发展生态渔业。黄河穿越县境52公里,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为全县农业、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2016年末水产品总量达到5400多吨,产值突破1.6亿多元,休闲渔业年接待游客达到3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6000多万元。六是发展沙林产业。抓住乌兰布和沙漠这块天然资源,不断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甘草、梭梭林、肉苁蓉、黑枸杞、文冠果等的种植面积,积极培育提升沙漠经济效益、调节产业结构功能的新型产业。

  韩继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破题的关键。请问磴口县如何立足农牧业这个基础,努力推进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李建军:近年来,磴口县着力构建农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引领,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一是实施“旅游+”工程。以“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战略目标为引领,通过休闲旅游带动,让农业隔二连三或接二连一,向前后延伸。大力推进“旅游+农牧业”,建成了牧民新村、金马渔村等特色村镇。推进“旅游+农牧业+工业”,精心打造了圣牧高科、万亩光伏产业等园区。二是实施“互联网+”工程。加快全县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促进“工业产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建设,拓展农民创业致富渠道,积极参与首届全国农村牧区电商(巴彦淖尔)峰会暨农畜产品进出口博览会和巴彦淖尔市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并在2017年争取成功申报自治区级或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基地项目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三是实施“沙漠+光伏+”工程。利用沙漠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沙漠+光伏+”的发展新思路,在光伏板下面种植水稻、苜蓿、油牡丹等特色作物,目前形成“沙漠+光伏+生态治理”1万亩、“沙漠+光伏+设施农业大棚”3500亩、“沙漠+光伏+水稻”1500亩、“沙漠+光伏+渔业养殖”1500亩的规模。同时,精心布局道路、绿化等规划,按照工业旅游景点的标准打造生态光伏园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百姓声音】

  “沙窝窝”变成“金窝窝”

当地农民正在插秧作业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万亩光伏园区西侧新开发的一块块方格状的水面上,手扶水稻插秧机正在欢快的奔跑,浩瀚沙海呈现出新的生机活力。

  让昔日的“沙窝窝”变成“金窝窝”,这是磴口县委、政府对生活在乌兰布和沙漠老百姓的承诺。今年,磴口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土地经营模式,推动“沙漠+水稻”“沙漠+渔业养殖”“沙漠+光伏”结合发展,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年初,磴口县与仁创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仁创科技集团“生泰保水砂”种植技术进行百万亩沙漠改造及盐碱地改良,先期启动实施1500亩沙漠有机水稻示范基地和500亩改盐增粮试验示范项目,同时在稻田内配套建设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生态水产养殖项目,进而实现沙漠变良田、沙漠变绿洲。5月19日,沙漠水稻种植项目开始插秧,在140天的生长期后,预计每亩可产稻谷1200斤以上。届时,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将形成一个集水稻种植、光伏发电、水产养殖、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园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继旺)

  【背景链接】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源头,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地貌以沙地、山地、平原为主,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磴口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塞上粮仓”之美誉。名优特产华莱士瓜、王爷地甘草、二狼山白山羊绒等在国内外久享盛名,有机奶、肉苁蓉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华莱士蜜瓜之乡”和“中国油葵之乡”。

  磴口县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县境52公里,该县顺势而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成功创建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把“百湖”变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致富增收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磴口县充分利用100多万亩耕地、80万亩水面湿地和200多万亩绿色无污染的乌兰布和沙漠资源,建成了20万亩优质牧草基地、45万亩梭梭林基地、6万亩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种植山药1000亩、黑枸杞1200亩、文冠果2000亩,酿酒葡萄面积达到1.5万亩;盛产河套小麦、蜜瓜、葵花、番茄、鲜食葡萄等多种优质农产品,地方特产华莱士瓜因品质优良享誉全国,黄河鲶鱼、鲤鱼久负盛名;成功培育了经欧盟认证的种养加为一体的第一家上市有机奶企业——圣牧高科;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李珍]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爱心助力 师生捐款2.8万帮助学生母亲抗争病魔
【定格】呼和浩特队拉响保级警报
【定格】马内:用进球为自己争取最后的机会
【现场】张天龙:把进球送给主教练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人人有份!
• 国务院安委会第四巡查组进驻我区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工作
• 李纪恒:抓重点攻难点推试点创亮点 更加富有成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
•  “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授牌仪式引发企业关注文化事业
• 内蒙古曝光百名违法驾驶员:最多被扣96分
• 包头:班主任职级制9月1日起实施
• 【内蒙古之最】世界上首座大型蒙古历史文化专题博物馆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