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走进巴林右旗大板镇巴彦汉中心小学,只见宽敞的校园里一栋栋白墙红瓦的平房排列整齐,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推开三年级的教室,语文教师娜荷芽正在教孩子们认识草原上的鸟类。她移开推拉式的黑板,露出了一台55吋的触摸式教学一体机,“大家来听听,喜鹊、百灵、山雀分别是怎样叫的?”这种有声音、图像,还有动画的课堂教学就像看电影,让孩子们兴趣倍增。
告别粉笔灰,用上了教学一体机,是大板镇巴彦汉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提升的一个缩影。2014年,巴彦汉中心小学列入了国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项目规划。2016年项目动工建设,并于同年9月份竣工交付使用。项目总投资460万元,新建校舍1166平方米,维修校舍764平方米。如今,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一应俱全,而宿舍、食堂、浴室、室内卫生间也样样齐备,全部实现了集中供暖,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安全又舒适。
48岁的女教师敖敦胡执教多年,她亲身见证了巴彦汉中心小学的变迁,单说学校冬季取暖就有很多的变化。在2008年之前,学校取暖全用土炉子,牧区拉煤不方便就烧牛粪。每个采暖季,每个孩子要背6袋牛粪送到学校。2010年,学校装上了土暖气,可一到放寒假时,就得给暖气放水,开学后还得重新加水,每次加水和放水都得折腾一天多的时间。有时天太冷时,还把暖气片冻坏过。去年“全面改薄”后,采暖系统升级,全部加装了防冻液,暖气不但热得快,还省去了加水放水的麻烦。
“现在这些孩子真是掉到福堆里了!”敖敦胡说,全校的孩子都在学校里寄宿,宿舍里配了卫生间和淋浴间,冬夜里孩子们再也不用到屋外的旱厕上厕所了,每周还能洗上两次澡。学校还安装了热水器,为了避免学生们烫伤,还设了一个专供温开水的龙头,孩子们接到杯子里就能喝。走进学校的厨房,干净整齐的灶具和炊具让人眼前一亮,过去烟熏火燎的土灶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酒精灶和电磁灶,用它们炒菜做饭又快又干净。厨房里还安上了摄像头,视频信号能直接传到旗里的食品监管平台,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在线监控。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学生们吃晚饭的时间到了。在宽敞的餐厅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餐位。今天,厨房做的是羊肉炖茄子、白菜炖豆腐等热菜,主食是米饭和馒头。校长乌力吉介绍,考虑到蒙古族的饮食习惯,食堂做菜主要以牛羊肉为主。为了保证质量,学校都是买活羊自已宰杀加工,吃着又干净又放心。乌力吉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名蒙古族小学生一年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是1350元,按学生每年在校时间180天计算,平均一天的补助是7.5元,学生一分钱不用花,就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有营养。
【链接】
“全面改薄”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简称。国家的“全面改薄”项目自2014年开始,至2018年结束。巴林右旗列入“全面改薄”项目总投资10185万元。其中校园校舍建设投资6352万元,覆盖学校23所;设备购入投入3833万元,覆盖学校27所。“全面改薄”保障了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了学校的生活设施,解决了学校大班额的问题,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