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吸引了众多市民
印度中印文化协会会长莫克斯携作品参展
中外摄影家交流心得
中外摄影家参观集宁战役纪念馆
参展嘉宾观看摄影作品短片
数百名摄影家参加摄影展开幕式
“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这,是地理学上关于“高原”的定义。
而7月1日在乌兰察布市开幕的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圣域高原——乌兰察布之约”国际主题摄影大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家们,用长短不同的镜头、大小变换的光圈、高低各异的视角,以可观可感的视觉画面重新定义了高原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气质:肥沃的良田,玉带般的河流,如诗如画;飞腾的骏马,珍珠般的牛羊,神丰音逸;勇士的背影,雪中站立的妇女,独具风情;虔诚的敖包祭祀,逐草而居的驯鹿人,神秘莫测……
广阔的蒙古高原,天高地远,气势雄浑。《乌兰察布草原》《大漠之巅》《高原的雨》《上帝的餐桌》等作品就展示了这一面。不过,摄影家刘挺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在展厅“神秘之地——乌兰察布”板块内,刘挺的这幅名为《翅膀》的作品吸引了乌兰察布本地观展者的驻足:画面的中央是市体育馆,画面外围二次曝光叠加上了市图书馆和博物馆对称的建筑画面,让体育馆仿佛插上了两翼翅膀,看上去大气磅礴。这是车坛影协5月12日在我市成立摄影俱乐部时,作为该协会副秘书长的刘挺参加揭牌仪式后拍摄的。乌兰察布与外界加大艺术交流的成果,在这幅作品中得以体现。
动物是人类永远的伙伴,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似乎在高原地域表现得更加明显。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行走,如果没有一匹骆驼,那是多么的无助。参展的《心语》《鄂温克人》《抚慰》《牧羊人》《伙伴》《驯鹿人》等作品,就着力表现了人与马、鹿等各种动物和谐相处、惺惺相惜的场景。作品《心语》展示了一位牧民与他的爱马头对头闭眼亲昵,似乎在进行着心语的交流,来自江苏的观展者时康平激动地说:这个瞬间抓得真好。”“
恶劣的自然条件,塑造了高原人坚韧顽强、乐观豁达的精神气质。在这些展出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冰雪里的放牧、晚霞中的驼归、马背上的征服、风雨无阻的朝拜……作品《最高的灌篮》展示的是在川西地区的一座雪山脚下,立着一个用锯木下脚料作架、破旧轮胎为筐而搭起的篮球架,一位喇嘛高高跳起,正在灌篮,三个孩子在旁边围观。作者李怀峰告诉记者: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就感动了,我们内地人在“川藏高原上走得快一些都得气喘吁吁,而他们却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依然热爱运动、打篮球,这种高原人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很敬佩。”
蒙古族著名诗人、作家阿古拉泰,为此次摄影展作品集写的序中提到:“高原是摄影视界永不蒙尘的净土,她用白云擦拭每一片心灵的天空。”我想,生活在高原的我们,也将透过世界各地摄影家们的眼睛,脱离“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能够重新认识这熟悉又陌生的高原。
同样的景色,进入不同艺术家的镜头,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文化艺术交流的魅力就在这里,其实这也是举办这次摄影大展的意义所在。交流、碰撞、融合、创新,对乌兰察布来说,这是一次与世界对话的机会,也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之一,这是在履行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的使命。(于澎 张晓鹏 王俊平 方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