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是中央媒体采访团包头站的最后一天,记者们乘车来到达茂旗巴音敖包苏木,采访现任达茂旗司法局机关支部书记查干朝鲁。记者们走进查干朝鲁成长的地方——原巴音敖包苏木坤兑河自然村。
黑脸庞、高颧骨,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蒙语,查干朝鲁是个地道的草原男人,然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从黄浦江来内蒙古的三千上海孤儿之一。1964年,一岁的查干朝鲁由上海孤儿院送至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集宁市,后又被接转至达茂旗草原一户牧民人家。60年代的草原牧民们家庭并不富裕,查干朝鲁在养父养母的悉心照顾下逐渐成长,在这片草原上他学会了骑马、放牧,成为了合格的草原男人。后来年轻的他被选派到基层苏木工作,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内蒙古党校专修班,从不会说汉语蜕变为一名合格的政府机关干部。
查干朝鲁和他的舅母
这样一种特殊的身份,让查干朝鲁对草原母亲有了更深的感恩之情和回馈之意。他兢兢业业工作,在担任达茂旗政法委副书记、综合办主任期间,创造性地提出了综合治理工作法,为推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一直很好学,踏实、稳重。”查干朝鲁曾经的老领导拉西这样评价他。现任达茂旗人民法院副院长的新珠日嘎在提到查干朝鲁时流露出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当年新珠日嘎只是政法委办公楼里一名普通的打字员,她的父亲在大楼里做保安,两人工资加起来不足1000元,却要供新珠日嘎的弟弟妹妹们上大学,查干朝鲁听说后主动向她们父女伸出援助之手,并且鼓励新珠日嘎继续学习。后来新珠日嘎一遍打工一边自学,不仅获得了本科学历,还考取了公务员,而今作为达茂旗人民法院副院长的新珠日嘎成了查干朝鲁鼓励年轻人的榜样。
记者们采访查干朝鲁
出生在上海,情系边疆草原,草原哺育了查干朝鲁,他以三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回馈草原。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查干朝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这句殷切期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