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网络媒体行  >  亮丽风景线   
不毛之地变绿洲
内蒙古新闻网  17-07-06 15:1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翠绿的樟子松挺拔矗立,沙丘上方方正正的黄柳网格清晰可见,黄色的柠条花、粉色的杨柴花和各类野花竞相开放,杨树、柳树迎风摇曳......马云平穿梭在这样一片山花烂漫、林丰草茂的生态绿洲之中,黝黑的面庞上满是笑意。他常念叨:“跟自己家孩子一样,看着这些树真亲呢。”

  这里是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新民村,也是浑善达克沙地南端的一号沙带,马云平的家就在这里。曾经,这里是一片荒漠,沙进人退,当地流传着“猪上房,羊跳墙,小孩坐在房檐上”的顺口溜。

  “那时候除了沙子啥也没有,每天盼的就是啥时候能离开这沙窝子。”马云平目光幽远,陷入了回忆中。2000年,多伦县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拉开了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县里号召个人搞五荒承包,村里宣布政策半年过去,竟没有一个人愿意承包。看到家乡沙化日益严重,马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防沙治沙绿化家乡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油然而生。

  马云平同妻子说了承包荒沙的计划,遭到妻子坚决反对。“3000多亩荒沙,就凭咱一家治理,需要吃多少苦、受多大累、投多少钱?你承包你自己干去吧,我绝对不去沙窝子里。”马云平没有放弃治沙的念头,毅然与村里签下了面积达3700亩的《荒沙荒地承包合同》。

  2000年春季,马云平搬进了沙窝子里的简易房,吃住在荒山上,开始了他的治沙路。流动沙丘治理难度大,马云平先用割来的黄柳、杨树枝和农作物秸秆剁成一尺长的短棒,在流动沙丘上扦插网格沙障,再在网格内播上草籽,然后在沙带上种植柠条、黄柳、杨柴、沙蒿等防风固沙植物。种下被埋,埋了再栽,饿了啃一口馒头,渴了喝一口凉水......就这样,第一个流动沙丘被治住了,裸露的沙丘也长出了一些小树小草。

  为保证造林成活率,治沙初期马云平赶着马车从2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后来,家里买了四轮车拉水,再由人工挑着水上沙丘浇灌每一棵树苗。马云平春夏秋三季植树,冬季修枝打杈,一年四季劳作在林地里。

  看到了希望,又心疼马云平一个人吃住在外,妻子王常荣转变了态度,搬进沙窝子和马云平一起种树。马云平和妻子王长荣最相像的,除了黝黑的面庞,就是手掌上都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夫妻二人怕风把树苗从沙窝里吹走,又捡来石头,靠着根部围住树苗作为支撑。在沙窝里行走艰难,夫妻俩便背来一筐筐牛粪,硬是铺出了一条小路。

  16年过去了,夫妻俩像战士一样,坚守不退,靠双手把3700亩不毛之地变成绿洲。

  “当时的信念就是即使没有收入,也要为子孙留下一片绿色。”马云平朴实地说,“乡亲们都说我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眼光长远的好事。但对于我来说,种树让我觉得心里很稳当。”(内蒙古日报融媒体记者:施佳丽)

  【记者手记】

  在内蒙古,治沙就得造林,造林就是治沙。内蒙古的经济要发展,治沙造林是题中之义。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的生态治理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工程先后在内蒙古强力推进。在风沙干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前提下,全区生态建设却以每年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辉煌的成就背后,凝结着万万千千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展示着内蒙古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片土地上,各族干部群众与风沙搏斗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像马云平一样敢于跟黄沙对决的人很多,宝日勒岱、盛万忠、殷玉珍、于顺等一大批防沙治沙先进人物,都一直奋战在这片沙海中,为改变生态环境流血流汗。这些治沙人,如同沙窝里的一株株梭梭,有点水分,就能成活,活得坚强又坚韧。内蒙古的沙地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染绿,占全国总人口不足1.8%的内蒙古人,完成人工造林面积超过全国人工造林总面积的10%,治理风沙危害土地面积超过全国风沙危害土地总面积的10%,有效地保护了自治区的生态资源。

  数据是最直观的反映。据第五次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情况显示,我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开始减少以来,已经连续10年保持了双缩减,荒漠化土地面积由61.34万平方公里减少到60.9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41.13万平方公里减少到40.79万平方公里,净减少3432平方公里,全区近8000万亩农田、1.5亿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2.6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完美逆袭,靠的是内蒙古人誓用绿带锁沙龙的坚定信念,靠的是全区至上而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力推进。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到处激荡着绿色的情愫,绿色必然会成为内蒙古最耀眼最珍贵的底色和价值。

[责任编辑 李中锋]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公安主题宣传日 普及食品安全
【定格】西城公园开园了 赶紧去看看吧
【定格】呼和浩特市持续晴热天气
【现场】我区旱情依然严峻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李纪恒参加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 内蒙古首条高铁预计7月底开通 带你看的不仅是风光
• 国务院正式批复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
• 自治区党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周调度会 李佳罗永纲出席
• 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筹委办召开第21次调度会 李佳讲话
• 厉害了内蒙古!这4个地方被国家点名,有你家乡吗?
• 区直机关“双建双创”活动表彰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推进会召开 李纪恒作出批示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