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年  >  报道云   
张开双臂 拥抱世界——内蒙古对外开放发展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17-07-14 22:2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今天的内蒙古,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回眸历史,70年来,我区的对外开放发展与自治区同成长,共命运。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迈出重要步伐,内蒙古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内蒙古第十次党代会绘就的对外开放新蓝图,指引着内蒙古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前进的步伐更加铿锵、世界各国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设施联通,让心之所向都能够无远不届

  7月5日,满洲里铁路口岸,天蓝、云白。下午2:00左右,随着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俄罗斯板材的“赣满欧”返程班列缓缓驶入满洲里铁路口岸海关监管区。

  “目前,通过我区口岸进出境的班列总数和线路数居全国第一,基本上辐射了互联全中国的便捷高效通道,逐步实现常态化开通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铁路或陆海联运跨省运输,拉近了中国与世界主要消费市场的距离,为众多企业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的对接欧洲市场的物流新通道。”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郭刚说。

  “道路通,百业兴。”一直以来,我区坚持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对外开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着力推进铁路、公路、民航、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70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区口岸开放不断扩大。从自治区初期仅有的满洲里、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和海拉尔空运口岸,发展到目前的18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通关方式并存的口岸开放格局,跨入全国多口岸省区的行列。

  “十二五”期间,国家、自治区累计投入口岸建设资金11.43亿元。目前,我区有空运口岸4个;铁路口岸2个,公路口岸12个。”郭刚介绍。

  在对外开放口岸中,对俄边境口岸4个,对蒙边境口岸10个,分别承担着中俄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65%和中蒙间货运总量的95%,其中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分别是我国对俄和对蒙最大陆路口岸。

  在口岸开放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区积极推动“三互”大通关建设工作,不断加大现代化通关手段的运用,使我区口岸的通过能力逐步提高,通关也更为便利。

  距离满洲里铁路口岸不远的公路口岸,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货运汽车排着队等待通关,伊力亚果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果蔬冷藏车夹在其中,它们只等候了一小会儿,便办完了相关手续缓缓驶离口岸,进入俄罗斯境内。

  “这两车果蔬从装车到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现在只需在一天两宿的时间,而在以前,光办理通关手续就得1天,现在办理手续不到1小时。”伊力亚公司总经理李政说。

  货运时间的长短对于果蔬出口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李政两天之内就能把货物从满洲里出口到目的地,满洲里口岸办实施“单一窗口”功不可没。

  李政口中的“单一窗口”,是我区电子口岸建设迈出新步伐的标志性建设。2016年,满洲里口岸率先在全国沿边地区建成“单一窗口”,海关、口岸、国检联合办公,实施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

  同时,各口岸配备了先进监控设备,也大大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随着全区口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跨区域通关协作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区加强与国内沿边发达地区和内陆重点省市联络,先后与北京市、陕西省、湖南省、广东省等省市签订了口岸区域合作协议。在满洲里召开的丝绸之路口岸区域协作会议上,16省区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口岸区域协作满洲里宣言》。

  过境班列的大幅度增加是跨区域通关协作不断深化的成果见证。2015年,经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的进出境班列681列,运行中(俄)欧班列线路17条。2016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共1036列,7.29万标箱,班列线路25条。二连口岸共运行中欧班列166列、7734箱,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增至7条。此外,包头、乌兰察布开行中亚班列。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让内蒙古在对外开放之路上,心之所向都能够无远不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 李中锋]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相聚美丽草原 共庆民族盛会
【现场】赏书画作品 看美丽家园
【现场】奔跑吧 骆驼!
【现场】首府举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能竞赛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成立 布小林出席
• 蒙牛进入全球乳业十强
• 刘奇凡在乌兰察布市调研时强调:严查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
• 昨天,内蒙古这三个人被蒙古国总统亲自表彰
• 第十八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开幕
• 内蒙古16个旗县区领导进“考场”争夺田园综合体建设资金
• 内蒙古统一战线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 张建民出席 王莉霞讲话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