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年  >  聚焦   
微博
Qzone
【草原人家·回望70年】敖其尔夫妇:爱的路上有你也有我
内蒙古新闻网  17-07-20 10:07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 
 
敖其尔夫妇为残疾人孟和达赖送去救助金
敖其尔夫妇在查阅困难学生档案

  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巴彦淖尔市就有这样一对蒙古族夫妇,丈夫敖其尔是一位爱心大使,热心公益,妻子陈银锁则是丈夫的好帮手。敖其尔和陈银锁都是银行职工,收入不低。但是结婚35年来,他们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省吃俭用先后拿出共计45万余元,资助了1000多名困难学生,帮助40多个残疾、重病患者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夫妇两人的善举感动了不少人。敖其尔家庭在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2016年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先后接纳18个孩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敖其尔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乌拉特后旗工作。1983年春天,他和陈银锁喜结连理,在租来的一间20平方米的房里安了家。

  婚后,他们夫妻俩回家乡兴安盟科尔沁草原探亲后,带回一个失去母亲又面临辍学的女孩,她的名字叫乌云其其格。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照顾,第二年,这个孩子考上了中专学校。喜讯传到家乡后,不少特困家庭的孩子也想投靠敖其尔完成学业。夫妻俩不忍拒绝,节衣缩食,又陆续接纳了17个孩子,在家里供吃住供学费,有的待一年,有的待好几年。最多的时候,家里同时照顾着四五个孩子,以至于家里主屋住不下,夫妻俩腾出凉房住。那时,有人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家是孤儿院还是救助站?能养得起吗?”

  日前,敖其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时我们确实有过因家里念书孩子多、开支大,连电费也付不起的事。每月发工资后,我先到巷口的小卖部清还赊下的油盐酱醋钱。为了节省煤炭,我一有空就到建筑工地和垃圾堆上拣废木头或没烧尽的煤渣。我妻子还跟邻居学会了腌酸菜,面条加酸黄瓜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道风景。这17个孩子都挺懂礼貌、有爱心,现在他们都已经工作了。”

  1996年,牧区一个叫乌恩高娃的孩子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家里拿不出钱来。知道这件事后,敖其尔夫妇将4万元送了过去。他们觉得草原上的孩子出国留学太不容易了,一定要给他圆梦的机会。而这笔钱是敖其尔从银行贷的款。

  资助1000多名困难学生

  后来,随着收入的增长,敖其尔、陈银锁夫妇把爱心资助的目标放得更远、更广,他们想着自己能帮的就自己帮,自己拿不出钱,就设法通过其他渠道尽力帮。

  敖其尔老家的两个边远村子有几百户农牧民,一个村里一直没有通信基站,村民们打电话很不方便;另一个村子想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但是没有资金。了解情况后,敖其尔夫妇专程几趟回老家,多方奔走,最终争取到专项资金400余万元,解决了这两个村子的问题。

  2007年,一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眼睛几近失明的少年那日苏求助于敖其尔夫妇。得知那日苏颇有音乐天赋后,敖其尔夫妇为他买了马头琴,又请了培训老师。在他们的帮助下,2012年9月,那日苏顺利考入德德玛艺术学院,学校还给他免了3年的学杂费。那日苏毕业后,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2010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敖其尔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流泪了。敖其尔和妻子想拿出全部积蓄支援灾区。当时,他们的女儿正打算外出求学,急需用钱,原以为女儿会坚决反对,没想到女儿很爽快地答应了,她说:“我可以勤工俭学。再怎么样,我也比灾区的孩子幸福得多。”就这样,敖其尔夫妇拿出5.1万元买了急需的应急护眼产品,并通过当地的慈善组织支援给灾区。

  2016年夏天,敖其尔夫妇用积攒下的8.7万元购买了学生用品,之后走进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的6所学校,捐赠给800名贫困学生。

  家人间相互鼓励和支持,是敖其尔家庭助人为乐的无限动力。30多年来,他们不图回报帮助困难群体和贫困孩子。“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从来没有因为帮助别人而吵架。工作之余,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怎么去帮助别人。”日前,敖其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35年来,敖其尔夫妇累计捐出45万余元,共资助了1000多名困难大、中、小学生读书、找工作,帮助40多个残疾、重病患者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又第一时间为汶川、舟曲、雅安等灾区捐款捐物。如今,他们的女儿也加入了爱心行列,每月专门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500元做爱心公益事业。

  建立爱心基金

  一次,敖其尔和陈银锁去临河区残联办事时,看到一封求助信,是肢体残疾的夫妻胜利和王艳霞写的。随后,敖其尔夫妇多方奔走,终于帮助胜利夫妇筹措了一笔救济款,帮助他们开了一家彩票销售点。生意渐有起色之后,胜利和王艳霞又开了烧烤店,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让敖其尔夫妇倍感欣慰的是,这对小夫妻在拥有自己的事业之后,又把爱心传递给别人。

  2014年12月,敖其尔夫妇邀请北京画家王青兰先生做公益拍卖,筹集到3万元善款后,又在巴彦淖尔市民政局的帮助下,建立了敖其尔爱心基金,把这3万元善款陆续捐给了当地的贫困学生、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家庭。2016年3月,敖其尔夫妇通过一个爱心团队筹措爱心资金11万元,全部用于资助160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学习。2017年6月,他们又自筹资金3万元,在巴彦淖尔市奖励了140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近些年来,敖其尔夫妇四处奔走,联系国家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筹集公益善款累计164万元,帮助700多名贫困大、中、小学生顺利走进学校大门。另外,他们还救助了100多户残疾、特困和重病患者家庭。

  拒收政府奖励住房

  2005年,敖其尔夫妇从乌拉特后旗搬迁到临河,因为手上没有钱买房,就租了一套60平方米的旧楼房,一直住到现在。

  记者在敖其尔租住的房子里看到,相机是他家里唯一的值钱货,其余的家具、衣物全是旧的。据敖其尔介绍,为了保证爱心事业继续下去,他不抽烟、不喝酒,平时家里也很少买牛羊肉吃,后来全家人养成了不吃牛羊肉的习惯,疙瘩汤、焖面、面条是家常便饭。“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从来没有埋怨过敖其尔,虽然日子苦一点,但是很开心、很踏实。”陈银锁对记者说,为了省钱,她和丈夫出行的代步工具只有自行车和公交车。

  2016年,巴彦淖尔市根据敖其尔夫妇多年的善举和艰苦的居住条件,决定奖励他们一套住房,以鼓励他们的爱心事业,没想到被他们谢绝了,原因很简单:一是敖其尔的女儿很争气,在北京外企享受高薪待遇,他们自己有条件改善生活;二是他们夫妇俩光明磊落,不愿意占政府一分钱的便宜。 文·摄影/记者 白忠义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