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77岁的汤广玉老人在老伴和孩子们的陪同下,再次回到他退休15年的学校——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道德中心校道德小学,这里既是他67年前就读的学校,也是他教书育人30多年的地方。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汤广玉很激动,他说:“当一名教师,是我这辈子最为自豪的事情。虽然现在退休了,可是我的儿子和女儿仍然在继续着我的工作。”漫步在学校的林荫道上,汤广玉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们一家两代人和教育的不解之缘。
农家孩子上了学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开鲁县农村陆续建起了一批乡村小学,当时的道德乡道德村也建起一座土坯建筑的小学,虽然是土坯筑墙茅草屋顶,可十几间教室在当时的道德村也是非常壮观的。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们,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纷纷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汤广玉也成了这些农家孩子中的一员。
“那时候条件差,不是每个村都有小学,来道德村小学上学的学生不光是本村的孩子,附近好几个村的孩子都送到这里上学,学生多的时候足有好几百人。下课后,孩子们都跑到教室前的空地上玩,非常开心。”汤广玉回忆说。
在汤广玉的记忆中,当时的教室设施很简陋,墙体是土坯的,地面也是泥土的,课桌的桌腿都是用土坯砌成,再在上面搭上一块木板当桌面。凳子更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学生坐的凳子都是从自家带来的,有长条凳、小板凳、甚至还有木头墩子,只要是能坐的都拿来了。教室里的黑板是用小块木头板拼成的,在上面刷上墨汁以后挂在墙上就能用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孩子们上学的热情。
汤广玉在村小学学到了基础文化知识,他对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们无比羡慕,心想:“将来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老师。”1956年,他从这所六年一贯制小学毕业后,考上了开鲁县第一中学。“那时候,很多同学小学读完后就下地干活,不再读书了,我父母很重视教育,一直支持我继续上学。”汤广玉说。
高中毕业回村教书
1959年汤广玉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开鲁县一中高中,当时遇上3年自然灾害,继续供汤广玉上学让家里更加捉襟见肘。1962年,汤广玉高中毕业,为了不给家里再添负担,他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到当年培养他的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一干就是38年。
1961年,就在汤广玉即将高中毕业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比他小1岁的库伦旗姑娘王玉芹,经过相亲、相识,汤广玉和王玉芹缘定终身。
1962年,当上教师的汤广玉迎娶了王玉芹。汤广玉说:“那时候家里穷,只给媳妇做了一套被褥,我用的还是在学校住宿时那套被褥,我们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住东屋,我们住西屋。”虽然生活清贫,但这丝毫不影响夫妻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汤广玉教书育人,王玉芹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两口子热爱生活,闲暇之余在家里养花种树,还养猪、养鸡,小日子过得温馨而幸福。汤广玉喜欢农艺,他嫁接的果树可以同时结出大枣、李子、杏3种果实,用他的话来说,这叫“一树三样”。
说起当年在农村生活的日子,王玉芹很开心:“为了养更多的鸡,我家的鸡窝都用泥搭成三四层不同大小的格子,既方便鸡下蛋,又便于家人捡鸡蛋。”和谐幸福的家庭,让汤广玉干起工作来劲头更足。
从民办教师到校长
“1962年,我到道德小学当民办教师的时候,教学环境比我当年上学时好多了,当年的泥腿桌椅已经换成了木质的。”汤广玉说。因为教师数量少,包括汤广玉在内,一名教师要承担包括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内的全部课程教学,汤广玉风趣地说:“那时候的农村小学老师很‘有才’,是什么都能教的全科老师。”
当民办教师没几年,汤广玉通过考试,转成了公办教师,这一变化,让他每个月能挣到固定工资,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也让他在工作上更有干劲。由于工作勤勤恳恳,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从1962年到1984年,汤广玉从一名民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又被提拔为道德小学校长。
汤广玉、王玉芹夫妇育有5个儿女,几个孩子相继走进父亲当年就读的小学。
汤广玉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辅导孩子们的学习,王玉芹操持家务之外,把精力都放在了教育孩子上,5个孩子先后都考上了大中专院校。
1984年,当年的哲里木盟对乡镇重新划分,道德乡在官银号村组建了道德乡中心学校,汤广玉成为校长,为了方便工作,他们举家搬到了距离道德村两公里远的官银号村,在学校旁盖了3间房,开始了新的生活。
子女也当上教师
汤广玉的教师经历,对孩子们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成为了他的二儿子和小女儿最终的职业选择。
1988年,从当时的哲里木盟师范学校毕业的汤广玉二儿子汤晓舟听从了父母意见,在道德乡中学当了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汤晓舟说:“我从小就羡慕爸爸,感觉他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很神气,我们兄弟姐妹在家里时,就装扮成老师和学生做游戏。那时候,父母也支持我们这样玩,并且专门给我们做了一块小黑板,还买了粉笔。”
2002年,汤广玉的小女儿汤晓杰从抚顺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也回到家乡,这一年正赶上道德乡中学招录教师,同样是在父母的建议下,汤晓杰通过考试成为了道德乡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汤晓杰当上教师的这一年,汤广玉已经退休,这让在家安度晚年的汤广玉夫妇的心里得到了很大安慰,夫妇俩在家张罗了一顿丰盛的酒席,把远在外地的儿女们都叫回来庆贺,平时不饮酒的汤广玉也破例喝了一些酒。
退休后仍忘不了三尺讲台
汤广玉说:“退休后我搬到了开鲁县城居住,从前住的是小土房,现在住上了楼房,每个月有几千元的退休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离开了农村,但乡村生活习惯一直没有改变,我买楼房的时候,专门挑选了一个带有小院的一楼,平时可以和老伴一起种点蔬菜瓜果。”
如今的汤广玉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照顾孙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上,但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其中《北方新报》是汤广玉从创刊到现在一直坚持订阅的。
7月15日下午,当汤广玉夫妇在孩子们的陪同下来到道德小学的时候,66岁的学生周详在学校大门口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老师,他高兴地跑过来,拉着老师的手说:“汤老师是你啊!好多年没见到你了,你身体还好吧?”从道德小学出来,汤广玉一行来到开鲁县东风镇道德中心校,见到了当年用汽车钢制轮毂做成的钟,汤广玉拿起锤子,再次敲响当年熟悉的钟声。(记者 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