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年  >  历史上的今天   
【内蒙古历史上的今天】8月19日
内蒙古新闻网  17-08-18 23:5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10年8月19日,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为自治区颁发了蒙古族长调、呼麦两个项目的证书。同时,自治区还领取了格萨(斯)尔和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项目的证书。

  蒙古族长调 图片源于网络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多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红山文化、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等历史文化,留下长调、呼麦、马头琴、安代舞和元上都、辽上京、成吉思汗陵等一系列文化遗产。

  成为内蒙古第一个申报成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蒙古族长调,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在蒙古族形成之初就已存在,纯朴自然的风格跨越千年仍未褪色。传唱于蒙古族千百年生活中的呼麦,是蒙古族古老的复音/泛音歌唱形式,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目前流传于中国、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以下简称图瓦)等地区。

  截至2017年,内蒙古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项,自治区级项目499项,盟市级项目1435项,旗县级项目2958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7人,自治区级传承人674人,盟市级传承人2656人,旗县级传承人4740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重点项目保护传承基地6个。(作者:王占义 李晋生)

[责任编辑 李珍]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交通标识点亮黑夜 夜间出行更方便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数据基地投入运营
剪纸摄影作品展现赛罕区群众美好生活
蒙古娃的草原情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中央代表团离开内蒙古返回北京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协原主席王凤山接受组织审查
• 内蒙古通报8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 俞正声率中央代表团一分团看望慰问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
• 乌海市委原书记侯凤岐受贿案一审开庭
• 首府快速路200辆超速车辆号牌曝光 看看有你的吗?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