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侧记
初秋,广袤的鄂尔多斯大地依然绿韵飞扬。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隆重开幕,这座城市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196个缔约方代表团及相关国际组织、民间组织代表、嘉宾及部分国家元首约2000人出席盛会,他们既带来了全球各地荒漠化防治的新思路,也带来了世界人民对大会的殷切期望。
这是一片热情的土地。鄂尔多斯敞开怀抱,迎接四海宾客,共享绿色盛宴。在大会主会场,顶部以蒙古包穹顶为主题造型,以16条五彩哈达托起大会会标,象征东道国以哈达为礼盛情欢迎五大洲朋友。各缔约方代表将在这里畅所欲言,就防治荒漠化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围绕联合国确立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一重大目标,讨论一系列重大政策性议题,推动形成《公约新战略框架》等5项成果,包括各缔约国提出本国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自愿目标和行动计划。
大会还将发布《鄂尔多斯宣言》,体现大会共识和“生态文明”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我国荒漠化防治成功经验和治理模式转化为国际语言纳入宣言。同时,利用大会平台,邀请“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严重的国家,共同协商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框架下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交流,共同推动“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发布《全球防治荒漠化青年倡议》,倡导和鼓励全球青年增强生态意识,为荒漠化防治贡献力量。
这是一场绿色的盛宴。在会议现场,鄂尔多斯荒漠化治理的一部短片,让在座的与会代表深受震撼:让家园铺满绿色,是鄂尔多斯人始终如一的执着追求。
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和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盘踞”在鄂尔多斯北部、西南部,占据着鄂尔多斯48%的土地面积;还有48%的土地是砒岩裸露区和干旱硬梁区……作为“全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土地荒漠化成了鄂尔多斯几代人挥之不去的切肤之痛。鄂尔多斯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最初更像是一场倒逼之旅。
关山阻碍,并没有挡住鄂尔多斯人向往绿色的脚步。截至2016年底,全市森林资源面积达到了348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26.7%和75%以上,较2000年分别提高14.54个和40个百分点。据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10年间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80.8万亩,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42.69万亩。目前,境内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70%和25%,重点治理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一份份荣光可鉴的证书是对鄂尔多斯人汗水的最好回报。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库布其治沙模式体现出中国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力度和在沙尘暴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值得世界借鉴。”这样先进的治沙经验和成功实践也是本次大会落户鄂尔多斯市的重要原因。
这是一次催人奋进的大会。本次大会不仅令长久奋斗在防沙治沙战线上的人们备受鼓舞,更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一个新起点。通过本次大会,防治荒漠化的鄂尔多斯模式将走向世界,与世界共享绿色经济。(记者 施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