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争先恐后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记者通拉嘎摄
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片段。托日贝克摄
收到总书记回信后,伊兰老人为年轻队员讲述起乌兰牧骑的光辉历史。通拉嘎摄
一封来自中南海的回信,代表着总书记对草原的记挂,对基层的惦念,对年轻一代的鼓励,对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殷殷嘱托……
1957年,苏尼特右旗成立了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60年前,他们骑着马和骆驼,坐着勒勒车,迎着呼啸的暴风雪向偏远的牧点跋涉,将党的政策、思想宣传到基层,把优秀的文艺节目呈现在牧民面前。如今,他们坐着大巴车,带着新思想、新乐器、新作品,依旧风雪无阻地高歌新时代,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茫茫草原的千家万户,将欢声笑语送到农牧民身边。
11月22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带着准备的节目,又一次行进在了下乡演出的路上。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来到牧民群众当中,与他们分享喜悦。
周围已是夜幕降临,茫茫草原漆黑一片,蒙古包内唱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屋外,零下20多度的严寒;屋内,炉中的火苗跟着悠扬的旋律越烧越旺;演员,满怀激情地演着;牧民,全神贯注地听着;迎来,欢欣鼓舞;临别,依依不舍……
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刚刚成立时,这支文艺队伍只有9名队员、2辆胶轮车、2块幕布、2顶帐篷、3盏煤油灯、4套服装、5件乐器、6匹马和1套播音设备、1台收音机、1台留声机。
伊兰老人是该乌兰牧骑第一代9名队员之一。1964年,老人和她的伙伴们登上了首都北京的舞台,受到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近日,当看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老人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总书记的来信让我们倍受鼓舞!60年来,我们置身基层、服务基层,始终和牧民心连心。今后,我们年轻一代的乌兰牧骑队员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在创作上激发灵感,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关怀,高歌伟大的新时代。”
这几天,喜悦、振奋、信心、鼓舞……这些关键词萦绕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排练厅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内容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的刻在每名队员的心里。“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成为了乌兰牧骑队员们创作的源泉。
11月21日,收到总书记回信的当天晚上,队员们连夜编创了节目《一封回信》。这个舞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主题,表现了乌兰牧骑队员们收到习总书记回信的欣喜和激动,展示了在新时代乌兰牧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弘扬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的精神面貌。
乌兰牧骑从生活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养料,巧妙地将农牧民的日常生活加以提炼,创作出很多充满时代气息的民族歌舞、小戏小品。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孟克表示,今后将努力做好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功能,更加自信的为文艺创作、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巴依斯古楞 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