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机井选址。
东八号村村民李喜良站在猪舍前,看着刚刚买来的猪崽,心里美滋滋的:“这下生活有盼头了。”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自治区社保局)对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东八号村开展对口扶贫。
几个月前,自治区社保局扶贫队的工作人员找到贫困户李喜良,并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扶贫队的工作人员想让他通过养猪实现脱贫,听到这个想法后,李喜良眼睛一亮。2017年10月份,自治区社保局扶贫队工作人员将5800元捐款交到李喜良手里,他买回了猪崽和饲料,正式成为一名养猪专业户。
“扶贫光靠输血不行,要增加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彻底脱贫。”自治区社保局驻村扶贫干部贾升惠说。
自2014年以来,自治区社保局成立扶贫工作队,积极开展帮扶工作,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变过去输血式的扶贫模式为造血式扶贫,增加扶贫对象的自身脱贫能力,实现了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针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困难群众在家坐等帮扶的现象,帮扶干部转变了扶贫的思路,从改变村党员干部思想入手,借力党的好政策增强致富脱贫的内力。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落实主体党日活动,经常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党的各项强民富民政策学习等。扶贫队本着落实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主动脱贫意识,让贫困户树立和坚定脱贫的决心、志气。扶贫同时,要严守生态底线,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东八号村建成了文化大院,有图书室、文化戏台、文化活动室、文化墙、 LED显示屏,发挥教育、文化娱乐功能。
2017年8月份,自治区社保局专门为东八号村委会购置2台电视充实到村文化大院,方便村民集中学习党的政策和致富技术,提高脱贫能力。为培育新型农民和倡树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创造了条件,也为宣传扶贫工作,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发动贫困群众积极主动脱贫,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自治区社保局扶贫工作队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工作、高水平落实。不断更新健全扶贫制度,继续在精准上下功夫,既有整体脱贫的意识,也有每一户的扶贫思路。实施区、市、县、乡各级驻村工作人员纳入所在贫困村工作队,进一步加大扶贫队伍和扶贫力量及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扶贫队重新开展全面摸底清查,对贫困户实施动态调整,结合扶贫对象采集工作,对所有农户一户一户的调查、一人一人的核实,按照“谁识别、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从精准识别到精准退出的责任问责倒查机制。经摸底清查,对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经村民评议,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认可,公示公告无异议后,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脱贫。
自治区社保局局长张东风在东八号行政村调研时强调:“要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就必须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保局扶贫工作组成立之初,就深入帮扶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帮扶计划。帮扶规划经村民大会讨论,由乡政府、旗领导小组审批,再正式交由村民组织实施。2015年驻村工作队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协调乡党委政府为小曹年洼村申请农业帮扶贷款80余万元,为该村打了3眼机井,出水量可以覆盖全村土地。驻村工作队及时对机井进行匹配,进行高低压电的配套架设,架设变压器1台,电杆50棵,高低压线3000米,并对原有村民集资打的1眼机井也进行了匹配,还对该村1900亩土地进行了滴灌设备铺设,目前机井全部投入使用,确保了全村土地用水的整体覆盖,使2000余亩土地成为水浇地,实现了土地种植多元化,亩产量的翻番。2017年东八号行政村先后在其中6个自然村新打机井16眼,计划浇灌土地3800亩,受益户305户10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低保五保户85户,其他贫困户56户。机井地上、地下管网全部配套,目前扶贫队已协调资金78.5万元,正在进行高低压电配套。
自治区社保局对各贫困户、五保户、孤儿、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进行各种方式的慰问。2017年春节前夕,自治区社保局领导班子成员对21户贫困户及贫困学生进行了慰问,将1.5万元慰问金送到了他们手中。2017年7月份对1户因大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整修了房体,把旧门窗换成塑钢门窗,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3年来,自治区社保局扶贫队坚持经常深入到村民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李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