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区优秀乌兰牧骑队长徐桂萍
1月7日下午,在奈曼旗乌兰牧骑排练厅里,十几名演员正在紧张排练一部新创作的小品《钱是妈》。旗乌兰牧骑队长徐桂萍与演员反复推敲台词,推演动作。
“这个季节下乡,基本上都是在室外演出,这些适应厚衣服上台的小品接地气、宣传效果好,是我们这段时间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头戏!”徐桂萍说。虽然气温已降至零下20°,徐桂萍和乌兰牧骑队员们坚持送戏下乡,从没间断过。
1982年,徐桂萍和她7个原盟艺校毕业的同学,一起被招进奈曼旗乌兰牧骑,改写了这个队没有专业演员的历史。在过去艰苦的条件下,没有路、没有车,她们靠着两腿走遍乡村的角角落落,一次巡演,就是半月二十天。住在老乡家里,帮人挑水、做饭,有活都是抢着干。在文化艺术匮乏的年代里,他们深受欢迎,有的老乡甚至从这个村走到那个村,他们演到哪儿,跟到哪儿。
徐桂萍在担任舞蹈演员的同时,还兼着主持人、小品演员、声乐演员,别人还能有间歇能喘口气,她却要在台上连轴转,吃不好,睡不好,身体瘦弱。当她晕倒在乡下舞台上时,被送回旗里医院检查,才知道已经怀孕6个月。
孩子不满2岁,她又站在乡村的舞台上。孩子放进道具箱里,柔嫩的皮肤被蚊虫肆意叮咬,号啕大哭,而他们却要在舞台上展示出甜美的笑容。在固日班花苏木当海嘎查的一次演出,村书记希日莫上台倾情献唱:“乌兰牧骑在哪里,在当海人民的心坎里……”这首歌,让所有演员热泪盈眶。
“只要乡亲们喜欢,苦点儿、累点儿,都值了。”同年分来的同学,都离开了乌兰牧骑,徐桂萍却一直坚守,从演员到导演,从队员到队长,她开启了奈曼旗乌兰牧骑的新时代。从2007年开始,徐桂萍策划编导的大型生态歌舞剧、情景剧、原创剧、话剧和小评剧,陆续上演,连续拿下科尔沁艺术节金奖、内蒙古乌兰牧骑汇演银奖、优秀剧目奖、萨日娜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科尔沁歌王》《绿之魂》《奈曼婚礼》《诺恩吉亚》《那一片绿》等大型剧目,形成了深远影响,《四嫂拦门》《月下瓜园》《柳编风情》等一大批舞蹈作品倍受群众欢迎,《低保风波》《三妈选媳》等十几部小品脍炙人口。有些作品被央视播出,有些被发行出品,为奈曼旗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旗里大力支持乌兰牧骑发展,为队里陆续配备了大客车、舞台车,建设了排演大厅、购置了音响设备,使奈曼旗乌兰牧骑成长为全区一类乌兰牧骑。多年以来,徐桂萍和她的乌兰牧骑下乡送戏都在百场以上,全体演职人员不怕劳累、不计报酬,送歌送戏、充满激情,每年观演群众都达10余万人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洪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