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内蒙古报道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大漠播新绿
内蒙古新闻网  18-03-30 23:4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连日来,随着春季的天气转暖,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阿左旗、阿右旗等地植树造林现场机器轰鸣,随处可见整地、打坑、灌水等作业场景,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造林的景象。

  3月26日,记者在在阿左旗吉兰泰镇治沙站苗圃地里看到,工人正忙着将地里的梭梭苗起苗、运苗、打捆。一旁,阿左旗森防站的工作人员则对成捆的梭梭苗进行检疫、登记;而在该镇希勃图嘎查造林点现场,彩旗飘飘,人头攒动,运送树木和洒水的车辆往来穿梭,在林业技术服务队的指导下,农牧民和造林工人们组成的植树大军按照划定的植树区域挖坑、栽苗、浇水忙着植种梭梭苗,随着一排排一行行新栽的树苗整齐连成片,让曾经荒芜的沙地变的生机勃勃。

  “今年春季长假后一上班,我们就开始着手做造林准备工作了。目前我们的补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新造林工作正在紧张开展。”阿左旗吉兰泰林工站工程师巴志侠告诉记者。吉兰泰镇今年共有5万亩造林任务,从3月中旬开始,造林工作全面展开,整体造林工作计划在4月20日完成。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为确保今年造林绿化苗木质量,我们对调剂落实苗木进行严格质量检查,严防检疫性、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阿左旗森防站副站长胡晨阳告诉记者。自2月末,阿左旗森防站就成立专项检疫检查组,对阿左旗境内包括住建、园林、基建、林业等单位、企业和个人调运的城镇绿化、人工造林、工程造林等苗木实施不间断检疫检查,把好苗木准入关。截至目前,工作人员已复检苗木62批次998.7万株,复检拐枣种子65吨、花棒种子32吨,处理违章调运国槐1批次,签发检疫要求书142份。

  据了解,按照自治区“三山两沙四区”林业生态建设框架,今年阿拉善盟林业部门将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年内要完成“飞、封、造”任务21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4万亩、飞播造林48万亩、封沙育林19万亩。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5万亩以上,义务植树95万株。

  为确保今年造林任务全面完成,该盟林业部门将实行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和技术人员包片负责制,在造林期间跟踪督导、全程服务,确保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切实把好施工质量关。同时,突出抓好造林地块的选择落实,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严格按作业设计精心组织实施。为切实加强造林质量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该盟林业部门还创新工作方式,提出严把造林苗木“种苗关、栽植关、管理关、管护关”的“四道关”,并和各旗区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

  在植树造林的同时,该盟还因地制宜把生态建设与发展沙产业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生态建设中,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加快发展以肉苁蓉、锁阳等为主的林下特色沙产业规模发展,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据悉,近5年来,该盟通过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全盟完成各项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达675.415万亩。目前全盟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3843.515万亩,辐射带动区域内9700万亩林草植被得到休养生息、更新复壮,阿左旗、阿右旗被评选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记者手记】

  阿拉善盟地处我区最西端,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占全盟面积的29%。这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态地位却极端重要,是全区乃至全国沙漠沙地最多、土地沙化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盟已成了我国生态荒漠化治理保护的最前沿阵地。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状,生态建设成了阿拉善的头等大事。

  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近年来阿拉善人在与风沙抗争进行生态建设的长期拼搏中,摸索总结出了“以灌为主,灌、乔、草相结合;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保护就是最大的建设”的林业治沙技术措施,逐步形成了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屏障的建设格局。在推进生态建设中,该盟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大力发展特色沙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多年的生态保护建设和沙产业相结合的生态建设,使全盟草原退化、沙化现象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养生息。一个天更蓝、草更美、农牧民增收的生态链正在不断形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国电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在建项目发生火灾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李纪恒主持
• 内蒙古7所高校审核增列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 内蒙古将新增8个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旗县
• 李纪恒在乌兰察布市调研时强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在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上迈出坚实步伐
•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承诺为全区职工办10件实事
• 虚构投资项目狂敛财 内蒙古239名投资人被骗近700万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