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春季的天气转暖,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阿左旗、阿右旗等地植树造林现场机器轰鸣,随处可见整地、打坑、灌水等作业场景,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造林的景象。
3月26日,记者在在阿左旗吉兰泰镇治沙站苗圃地里看到,工人正忙着将地里的梭梭苗起苗、运苗、打捆。一旁,阿左旗森防站的工作人员则对成捆的梭梭苗进行检疫、登记;而在该镇希勃图嘎查造林点现场,彩旗飘飘,人头攒动,运送树木和洒水的车辆往来穿梭,在林业技术服务队的指导下,农牧民和造林工人们组成的植树大军按照划定的植树区域挖坑、栽苗、浇水忙着植种梭梭苗,随着一排排一行行新栽的树苗整齐连成片,让曾经荒芜的沙地变的生机勃勃。
“今年春季长假后一上班,我们就开始着手做造林准备工作了。目前我们的补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新造林工作正在紧张开展。”阿左旗吉兰泰林工站工程师巴志侠告诉记者。吉兰泰镇今年共有5万亩造林任务,从3月中旬开始,造林工作全面展开,整体造林工作计划在4月20日完成。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为确保今年造林绿化苗木质量,我们对调剂落实苗木进行严格质量检查,严防检疫性、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阿左旗森防站副站长胡晨阳告诉记者。自2月末,阿左旗森防站就成立专项检疫检查组,对阿左旗境内包括住建、园林、基建、林业等单位、企业和个人调运的城镇绿化、人工造林、工程造林等苗木实施不间断检疫检查,把好苗木准入关。截至目前,工作人员已复检苗木62批次998.7万株,复检拐枣种子65吨、花棒种子32吨,处理违章调运国槐1批次,签发检疫要求书142份。
据了解,按照自治区“三山两沙四区”林业生态建设框架,今年阿拉善盟林业部门将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年内要完成“飞、封、造”任务21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4万亩、飞播造林48万亩、封沙育林19万亩。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5万亩以上,义务植树95万株。
为确保今年造林任务全面完成,该盟林业部门将实行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和技术人员包片负责制,在造林期间跟踪督导、全程服务,确保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切实把好施工质量关。同时,突出抓好造林地块的选择落实,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严格按作业设计精心组织实施。为切实加强造林质量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该盟林业部门还创新工作方式,提出严把造林苗木“种苗关、栽植关、管理关、管护关”的“四道关”,并和各旗区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
在植树造林的同时,该盟还因地制宜把生态建设与发展沙产业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生态建设中,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加快发展以肉苁蓉、锁阳等为主的林下特色沙产业规模发展,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据悉,近5年来,该盟通过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全盟完成各项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达675.415万亩。目前全盟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3843.515万亩,辐射带动区域内9700万亩林草植被得到休养生息、更新复壮,阿左旗、阿右旗被评选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记者手记】
阿拉善盟地处我区最西端,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占全盟面积的29%。这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态地位却极端重要,是全区乃至全国沙漠沙地最多、土地沙化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盟已成了我国生态荒漠化治理保护的最前沿阵地。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状,生态建设成了阿拉善的头等大事。
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近年来阿拉善人在与风沙抗争进行生态建设的长期拼搏中,摸索总结出了“以灌为主,灌、乔、草相结合;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保护就是最大的建设”的林业治沙技术措施,逐步形成了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屏障的建设格局。在推进生态建设中,该盟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大力发展特色沙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多年的生态保护建设和沙产业相结合的生态建设,使全盟草原退化、沙化现象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养生息。一个天更蓝、草更美、农牧民增收的生态链正在不断形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