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报道(26)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0日电(郝芳芳 贺鑫 张鹏) 2018年5月,对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而言,意义非凡。
5月14日,丰镇市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关于全区13个区贫旗县退出贫困旗县的公示名单中。脱贫摘帽,近在咫尺。
在丰镇市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有股涌动的红色力量,让人肃然起敬。在打好打赢这场“硬仗”中,丰镇市坚持凝聚党建合力,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建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趟出了一条特色党建扶贫路。
一个村的扶贫3计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说起扶贫的事儿,64岁的于板板借用了她看电视时听到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最能表达她的内心。
于板板一家四口人,丈夫年纪大已无力劳动,儿子也有疾病,孙女还在上学,一家人收入很少,生活都是问题。去年,在村党总支的帮助下,她家通过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通过托养獭兔和生猪,年收入增加了5300元。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党支部,感谢杨书记”。
于板板所说的杨书记是丰镇市元山子乡党委组织委员、沙沟沿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孝堂。老杨原本是沙沟沿行政村党总支书记,后被调到乡党委工作。2016年被派驻沙沟沿任第一书记。在当党总支书记时,杨孝堂就注重凝聚党员力量,以党建促扶贫,2014年他提出“党员应做一把伞,为群众遮风避雨;党员应做一块石,为群众铺路架桥;党员应做一头牛,为群众春播秋收”的“伞石牛”精神。任第一书记后,他号召村里所有党员和驻村干部发扬这种精神,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沙沟沿行政村贫困户一部分已无劳动能力。针对现状,村党总支提出了让贫困户“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措施”的目标,并制定了“菜单式”扶贫策略。
2017年3月,村党总支与一家养殖企业合作,以扶贫资金和集体经济入股的形式,让企业代养生猪,等生猪出栏后交由村党总支,再由党总支组织人员屠宰分割销售后,将利润按股本占比比例返还给贫困户。受益这一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去年年底每一股可分红3300元。
2017年8月,经过前期考察,村党总支决定发展獭兔养殖,带动贫困户增收。獭兔养殖利润高,但对养殖技术、防疫、管理的要求也高,贫困户分散饲养难度大、风险大。针对这种情况召开了产业脱贫会议,大家商议后最终决定尝试獭兔养殖。为了规避风险, 8名党员在杨孝堂的提议和带领下,提出由总党支和党员代群众集中饲养,饲养成功后将利润分给贫困户。
沙沟沿行政村獭兔养殖基地。(新华网张鹏摄)
说干就干,利用扶贫资金和村集体经济资金,杨孝堂带领8名党员建起了兔舍,学会了养殖技术和防疫措施。正式开始养殖后,党员们日夜轮流值守,无偿为贫困户们代养獭兔,并联系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
杨孝堂介绍,截至目前,已有25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购买獭兔交由党员代养。养殖基地已繁殖商品兔3000多只,预计到今年年底可繁殖8000多只,可出售商品兔2000只,纯收入能达到3万元。可出售优良种兔1000只,纯收入可达8万元。杨孝堂说,等托养到期后,獭兔和兔舍将全部归还贫困户,使他们的后续产业得到保障。
此外,针对村里农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党总支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盖起了加工厂和包装车间,与陕西一家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合作,建立了面向全国的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优先销售贫困户的产品。
采访中,杨孝堂总结了村里扶贫模式的优点:既能防止扶贫资金流失,又能使帮扶效果持续化;即使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党支部承诺从集体经济中进行弥补,贫困户可实现稳定脱贫;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员的服务意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脱开身更好地从事种植业;锤炼了党员干部的素质,践行“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选好产业、管好资金、党员带头、支部代管,做好这几点,我相信一定能带领贫困群众奔向小康。”杨孝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