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鄂托克旗创新思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19-04-01 10:49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近年来,鄂托克旗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站位新时代、聚焦高质量,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全力构建多元化多极化现代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紧紧抓牢“五个关键”

  ——抓牢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增效能、强支撑。牢固树立企业第一、项目优先、服务高效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不见面、网上办”审批服务模式,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亲商敬商的“亲清”政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环境、提供保障。在棋蒙两大园区和棋东项目区、蒙北项目区产业布局和快速通道建设上下功夫,构建交通互联、项目互动、产业互补、经济互通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

  ——抓牢壮大民营经济的关键,招大商、引项目。坚决贯彻落实和制定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在创新能力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强化要素保障和破解用地、用电、用水和资源、金融、资金支持瓶颈上积极探索实践,关心和支持企业家,以更大的热情激发和坚定企业家的创业信心,提振和增强企业家的投资决心。同时充分发挥园区和企业招商优势,以深挖产业价值、提升盈利空间为主攻方向,采取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方式延链、补链、强链,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开创各类项目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抓牢加速产业升级的关键,优结构、促转型。按照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拓展延伸循环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发展能源经济,推动煤炭、化工、冶金、电力、建材和非煤矿山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资源和能源梯级利用,废水废气废渣和余热余压循环利用,原料和产品互供互享利用,提供全要素保障、增进全产业发展、发挥全领域效力,形成产业之间深度融合、项目之间高度关联和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产品向终端化演进的生态型经济体系。

  ——抓牢转换新旧动能的关键,腾空间、提质量。坚持高端高效、绿色清洁、环保安全发展理念,坚决变革拼资源、拼消耗的发展路径,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加快推进园区“腾笼换鸟”和企业技改提升工作,从节能节水节地和环境容量、产值税收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改造。

  ——抓牢引领科技创新的关键,塑品牌、展形象。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人才为先要求,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研究制定并兑现落实有关人才和创新的支持奖励政策,让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产业和项目融合集聚,激发企业家创造潜能、创新活力、创业激情,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化、效益化、高端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支持和推动鄂绒电冶、双欣环保、君正能源、中谷矿业、德晟金属公司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步伐,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发挥品牌战略作用,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走高品质、大品牌之路,大力培育重点品牌企业和名优产品,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全力谋求“三个突破”

  ——在物流产业发展上求突破。鄂托克旗物流运输需求巨大,年物流吞吐量1.08亿吨、营业额200亿元以上。现阶段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鄂尔多斯市空港园区物流优惠政策吸引下,物流税源外流现象日益严重。要率先出台物流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形成物流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引导扶持一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吸引“无车承运”公司进驻。要健全机制从源头上加强本土企业物流运输管理,鼓励支持本土企业采用在当地注册纳税的物流企业承运货物吞吐任务。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推广物流新技术、新信息、新装备,提升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产业。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在提供物流保障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税收、增加更多就业、创造更多价值。

  ——在煤炭治税管理上求突破。鄂托克旗煤炭产业同乌海市犬牙交错,布局分散、点多面广,视频监控难以全覆盖,行业管理比较困难。在调研了解中发现,全旗煤炭外购或未经煤管站隐性流通量较大,存在一定的税费跑冒滴漏现象,影响突出。按照隐性流通量500万吨/年计算,折损税费约1.88亿元。因此,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管理经验,构建多部门联合监管体系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网络,进一步强化煤炭行业管理,杜绝税费跑冒滴漏现象。

  ——在油气资源开发上求突破。鄂托克旗油气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以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作为谋未来、谋长远之计。要抓住政策机遇以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利用为突破口,抓好基础性、先导性工作,积极寻求合作共赢契机和发展先机,争取最短时间形成聚合效应、释放增长红利,着力构建一批带动性大、辐射性强、附加值高的优势领军油气资源开发企业。(康宇)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