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质量如何,数字给答案——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01.6亿元,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投资额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3.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936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97元——这是通辽市探索高质量发展交出的答卷。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辽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春光明媚,正是人们踏春出游的好时节。
“原来春季白衬衣真的穿不住,不到半天领子、袖口就黑了,现在煤灰、粉尘明显减少了,也敢穿白衬衣了,两天下来还是干净的。”霍林郭勒市市民沈保才对家乡的变化感触颇深。自从走了“高精尖、不冒烟”的发展之路,现在的霍林郭勒蓝天白云、山清水秀,今年前三个半月,当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6天。
这是通辽市探索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通辽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3家30万吨以下小煤矿,置换电解铝指标127.8万吨,重组万祥、精铝等僵尸企业,综合施策为各类企业节约电费近3亿元、减负近18亿元。
近年来,通辽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加快转方式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现代农牧业示范区、精准脱贫产业链带动创新区、北疆生态屏障主体功能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建设先进区“六区”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农牧业、玉米生物、铝镍硅新材料、科尔沁肉牛、现代蒙医药、可降解新材料、沙产业、会展、文化旅游“九链”,打造国际蒙医药之都和中国小品种氨基酸之都、蓝宝石之都、草原肉牛之都、可降解新材料深加工之都“五都”,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和立足蒙东、融入东北,守望草原、面向渤海,东西集通、南北联开的“一带一路”草原名城的思路目标,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转化为通辽生动实践。
2018年,通辽市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九链五都”带动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玉米生物产业梅花生物苏氨酸、开药强力霉素等项目建成投运,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占全世界40%;
——铝镍硅新材料产业联晟哈兹列特铝板带箔生产线建成投产,伯恩露笑1600台长晶炉全部投产、彩色蓝宝石研发成功,填补国内空白;
——肉牛产业投资70亿元的伊赛、科牛、邦杰共60万头科尔沁草原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投产,碧桂园10个万头牛场签约落地;
——蒙医药产业康美、瑞康、辅仁等知名药企进驻打造康养结合体,康美通辽医院、瑞康蒙医正骨医院、蒙药材商城开工建设,蒙药材种植达30万亩;
——可降解新材料产业规划园区开工建设,玉米聚乳酸等项目签约,金煤聚乙醇酸项目中试成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
2018年,内蒙古首条省际高铁新通高铁正式运营,通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条建成的出区高铁,这条高铁的开通,将带来大量的客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将给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将进一步加快通辽市融入振兴东北的步伐。”
正如通辽市发改委副主任武立民所说,高铁的开通加快了通辽经济社会发展升级改造的步伐,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2018年,通辽市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大白高速主线贯通,奈曼、库伦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毛都水库完成截流,引绰济辽一期工程开工,大连港集装箱“冷藏班列”和“通满欧”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营良好。
“要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正如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李杰翔所说,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18年,通辽市全年完成或深入推进改革任务235项:
——突出抓好总书记嘱托的三项重点改革任务,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80%,对奈曼旗自然资源资产开展任中审计,深化与俄蒙合作,与蒙古国肯特省缔结友好城市;
——研究制定加强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的意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6条政策措施,主动对接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2个,预计到位资金190亿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压减87%,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64%,即办件占比达50%,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
——率先启动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筹建工作,编制专项规划,加大政策、项目、指标争取力度,全市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分别达到537.3亿度、435.6亿度、395.2亿度,同比分别增长16%、19.3%,和20.8%;
——创新发展平台,在全国首创肉牛“结算快贷”“保险贷”,打破活牛不能变资产、难以变资本僵局,肉牛电子交易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上线运营,科尔沁肉牛通过互联网,销往全世界;
——启动建设国际博览中心,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获评2018年度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游路线之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敖包相会、蒙医药产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北京那达慕”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685亿元,推动守望相助、文化交融、经贸合作。
2019年,通辽市明确提出“聚焦‘九链五都’抓项目、强链条,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发展思路。
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质存量,推动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结构绿色高端,加快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要聚焦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建设谋创新、求突破,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落实总书记“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重要要求,着力建设风、光、火、储、生物质“多能互补”,国家电网、地方电网、智能局域电网“多网支撑”,生产、生活、自用、外送“多元消纳”,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多元发展”的现代能源经济体系。
“这方面,我们是有基础、有底气的,只要眼界思路再开阔一些、措施办法再灵活一些,就能够变能源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杰翔信心满满。
2019年,通辽市紧紧抓住自治区规划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依托“三张网”,建设蒙东能源负荷中心、蒙东清洁能源输出中心、蒙东电力交易中心“三中心”,同时推进能源技术高端化,抓好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大型风机系统成套技术、储能技术及设备研究和示范,积极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和氢动力转子发动机、大功率风机制造等项目,打造新能源技术高地。
聚焦工业园区振兴强管理、促升级,通辽市积极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平台,大力实施工业园区振兴计划,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项目向园区汇聚,提高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产值过百亿园区5个以上,其中产值过500亿园区2个。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锐意进取的通辽人,正奋力开创通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记者 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