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通辽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2018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806.99亿元,增速4.5%,占GDP比重62%;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20.04万户。
政策保驾护航,民企轻装上阵。2018年12月12日,自治区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6条,我市迅速响应推进落实,于今年2月1日出台了《通辽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33条。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上来,深刻理解“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贯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围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药方”、搞好服务,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架好“连心桥”“沟通桥”。良好政商关系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阳光”和“土壤”。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市牢牢把握“两个健康”主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把准政治方向,找准工作定位,引导民营企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定发展信心。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既守住底线、把握分寸,又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切实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以实际行动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商会组织,切实发挥商会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我市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围绕九大产业链建立文化旅游、蒙医蒙药、肉牛等产业商会,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建立通辽异地商会组织,为我市产业升级、影响力提升和招商引资多做贡献,切实让民营企业家站前台、唱主角。
政、银、保、企合作,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信贷支持。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我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充分发挥了解当地市场的优势,有效服务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提供更加灵活的民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同时,积极推进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清零步伐,不断健全优化与民营企业信息对接机制,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进一步整合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等领域的企业信用信息,建设区域性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查询和实时更新,推动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互联互通。(记者 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