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赤峰跨越崛起的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到补短板上来……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赤峰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内蒙古考察第一站。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嘱托,为赤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全市上下要用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努力在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好赤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两年来,赤峰加快建设经济大市、人文大市、绿色大市、开放大市、和谐大市,成为内蒙古三个中心城区人口过百万、四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元盟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处于周边盟市之首。目前,全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总量内蒙古领先,百亿元级医药产业已见雏形,百万吨铜优势产能即将建成,千万千瓦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正在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赤峰经济还存在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够协调等问题。尤其是近两年,我市在经济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困难,表面看是增长问题、速度问题,深层次还是结构问题、质量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我们要从长期大势中认识当前形势,下决心把结构调过来、动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开创赤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众所周知,赤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特殊,境内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横亘东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同时,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赤峰年均降水量始终保持在380毫米左右,水资源严重匮乏。这一片绿色,这一片蓝天,是几十年、几代人艰苦奋斗悉心呵护的结果,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是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统一,将建设绿色大市与建设经济大市有机统一,真正走出一条以绿色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赤峰适应新变化、对标新要求的必然路径,是赤峰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是赤峰实现跨越崛起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赤峰跨越崛起,就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到补短板上来。要进一步端正发展观、政绩观,切实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更多落后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所谓短板,就是工作中的缺陷或不足的地方。虽然短板通常只表现为局部问题,但是一块短板就能限制整个水桶的容量,短板虽小,影响极大。我们要紧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生态环境、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有效投入,精准补齐短板,增加优质供给,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在水利、交通、电力、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事关赤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稳固的支撑。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赤峰跨越崛起,就要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截至2018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超过4.5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21万户,注册资本超过3000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71%以上的税收、85%以上的就业,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担当和时代重任,切实在政策支持上再加力、在要素保障上再深化、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再突破、在企业家境界上再锤炼,厚植民营经济健康成长的沃土。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难点问题,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突破口,坚决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在准入、成本、税费、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产权保护、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营经济蕴藏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赤峰跨越崛起,就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是清洁的,土是干净的,这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赤峰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下埋藏着潜在价值达5万亿元的矿产资源,我们的产业也大多属于资源依赖型。脆弱的生态环境、匮乏的水资源逼着我们要笃行新发展理念,认真思考怎样开采矿产资源、怎样保护水资源、发展什么样的工业等问题,深刻反思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够不够的问题,绝不能“挖矿卖矿”“挖煤卖煤”,绝不能不计后果地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求发展、饥不择食上项目,要为全局计、为长远计、为子孙计。要珍惜有色金属、农畜产品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切实在精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上大做文章,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千方百计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同时要做好产业多元、结构升级的文章,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赤峰跨越崛起,就要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赤峰是传统农牧业大市,是全国27个百亿斤产粮大市之一,家畜存栏量、蔬菜产量、肉类产量、禽蛋产量稳居全区前列。但赤峰又是全区农村牧区人口最多、人均占有森林草原和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生态环保与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现实矛盾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全力推动农牧业发展向优质、高效、节水转型。要统筹考虑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不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建设若干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要着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出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绿色农牧业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方向,要保护、利用好这个优势,坚持绿色兴农兴牧,发展生态产业,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赤峰跨越崛起,就要扩大开放,畅通经济循环。
畅通,就是实现产需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内外之间良性循环。赤峰地处内陆,不沿江、不靠海,但近年来依托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牢牢把握住总书记考察赤峰的重大机遇,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瞄准京津、辽沈、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扩大赤峰影响力,再掀一轮招商引资新高潮。要继续推进“融入京津、拓展东北、向北开放、转身向海”开放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赤峰跨越崛起,就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赤峰地域广、人口多,城乡发展不平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要顺应城镇化大趋势,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波澜壮阔的新乐章,是在接续奋斗中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画卷,是在砥砺前行中绘就。
当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赤峰的关心关怀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只要460万赤峰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我们牢牢守住底线,坚决守护好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就一定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书写新的辉煌,赤峰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崛起。(赤峰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