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达拉特旗,秋高气爽,沿河地带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达拉特旗王爱召镇王爱召村苗德义家院子门口,碰到老人刚从地里收割玉米回来。
苗德义今年71岁,背有点驼,但精神矍铄。市公路管理局局长陈龙结对帮扶他。“去年,市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帮我新建了36平方米猪圈、12平方米库房,改造了36平方米旧猪圈,买了5个猪仔;今年又买了10个猪仔,打了一口井,预计今年纯收入5.4万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包扶单位。”说起他家的变化,苗德义满脸笑意。
苗德义全家2口人,妻子张改芬患淋巴癌。当谈到他们一家人以前的生活情况时,他深有感触地说:“2017年2月,妻子长时间高烧不退,被包头第二医院确诊为淋巴癌。为给老婆看病,不但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很多债务,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后,苗德义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市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要求,制定了一户一方案扶贫措施。按照“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苗德义争取产业扶持资金8000元入股肉鹅养殖,年均增收2000元。争取专项补贴资金4万元,改造了危房42平方米。纳入每人每月享受120元社会低保金保障;享受“双提双降”政策,住院治疗医药费用报销达到90%以上。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2018年年底苗德义稳定脱贫。
走进王爱召村委会,村党支部正在和驻村工作队开会研究扶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公路管理局的帮扶下,从贫困户扶持、乡村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党建引领等方面推进脱贫攻坚,成果非常显著,预计明年全村全部步入小康社会行列。”村党支部书记连梁信心满满地说。
基础设施建设是破解扶贫难题的第一步。作为农村经济的“生命线”,交通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保障。对此,市公路管理局着眼长远,聚焦短板,多方争取项目,积极筹措资金,修建砂石路5公里,挖补小油路基层和修补路面坑槽130多平方米,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进城,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更换机井电缆1900多米,涉及1300亩水浇地,惠及农民200多人,使村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市公路管理局牢牢把握产业扶贫这个根本方向,实施精准扶贫、重点攻坚,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制定了王爱召村乡村振兴规划。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与东达集团、田野三兄弟合作社等企业合作,建成节水灌溉、小杂粮加工、肉蛋鹅养殖、经济作物试种等项目,正在规划建设酒厂、民贸市场等项目,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真正打造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据介绍,节水灌溉生产项目总投资350万元,按照保本分红的利益保障机制,市公路管理局、王爱召镇政府共同帮扶王爱召村出资70万元入股。目前,已建成投产八条生产线,其中造粒生产线一条,年产量900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生产线六条,年产量1.368亿米;PE软带生产线一条,年产量180万米。产品主要销往风水梁镇、白泥井镇、王爱召镇等周边村社,预计2019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去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了王爱召村抓党建促脱贫党建品牌,发挥村党支部、党员、社会组织和能人大户等带动作用,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同时举办扶贫学习会、培训会、座谈会,组织村民参加农牧业专业讲座与技能培训460多人次。
“现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明显增强。”市公路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王雄说。(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