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证卖器械 走歪道获刑罚
内蒙古新闻网  19-11-14 10:34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销售任何东西都需要合法合规,销售医疗器械,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可偏偏就有人铤而走险,无证售卖,既不可靠,更是违法……

  近日,包头市东河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案,被告人利用“假证”非法销售医疗器械获取利润,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

  经审理查明,包头市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未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被告人黄某利用网上下载并伪造《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复印证经营二、三类医疗器械,并先后向包头市某医院销售价值人民币100余万元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以及价值人民币53万余元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案发后,黄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法院认为,被告人黄某无视国家法律,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并在经营销售中使用,其行为已构成了犯罪,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黄某斌到案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系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法院遂作出判处黄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的判决。(记者 李鸿瑶)

  延伸阅读:法官普法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是指非法制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国家机关制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证件是其在社会的一定领域、一定方面实行管理活动的重要凭证和手段。任何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都会影响其正常管理活动,损害其名誉,从而破坏社会管理秩序。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