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实施优质肉牛增量提效工程,优化肉羊产业发展;推动禽产业发展,优化生猪产业发展。松山区“三增三优”唱响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强音。
增经优粮。发展以胡萝卜、架豆角等为主的露地蔬菜和甜菜、向日葵、中药材等经济作物。2019年,全区种植胡萝卜5万亩、架豆角3万亩、甜菜8万亩、向日葵10万亩、中药材3万亩、马铃薯8万亩、烤烟3万亩。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全区设施农业新增1.51万亩,其中冷棚1.3万亩,日光温室0.21万亩,总面积达到39.51万亩。与此同时,高质量完成9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任务,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10.3万亩,发展杂粮杂豆50万亩。优质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稳定在6万亩。
增牛优羊。围绕良种保障、改良服务、棚圈设施、饲料青贮、市场交易、集中育肥、屠宰加工、金融服务等环节,形成系统完善、分工明确、务实管用的扶持措施,加快肉牛良种化进程,抓好优质肉牛冻精供应、优质基础母牛引进扩繁和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和提升改良代次水平,提高优质高产肉牛出栏量,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截至今年6月末,肉牛出栏已达到16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53%,改良率达到97%。着力做好昭乌达肉羊的引进推广和提质扩群增效工作,优化基础母羊群体结构,4月从克旗好鲁库种羊场引进昭乌达种公羊70只,对全区肉羊进行改良,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到6月末,肉羊出栏42万只,达到全年出栏数量的52.5%。
增禽优猪。将禽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扶贫产业给予重点支持,以种禽场和规模化养禽场建设、疫病防控为重点,全区家禽养殖量达到1000万只。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做好产业布局,建立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模式。着力抓好高端种猪繁育、优质商品猪养殖、生猪精深加工、仓储和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的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半年生猪出栏达到120万头,占全年出栏总量的60%。家育集团运营的后五家种猪场现存栏加拿大核心群级原种猪规模3000头,年可繁育优质祖代种猪3万头以上,出栏育肥猪5万头以上。温氏集团投资建设的2处仔猪繁育基地中,当铺地猪场设计产能年生产商品仔猪30万头;安庆猪场设计产能年生产商品仔猪24万头,现父母代基础母猪饲养规模9000头,年生产商品仔猪18万头。到2019年底,两处基地生产供应仔猪能力可达42万头。(特约通讯员 杨丛坡 实习生 田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