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党委、政府依托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融合党建等重点工作,采取六项举措,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助推乡村振兴大发展。
促转型、调结构,激发产业动能。新开地乡依托艾农薯业加工厂,打造20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实现马铃薯本地种植、就地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打造500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与青岛农业大学对接,组成考察团,学习先进技术,引进蓝莓、葡萄、花生等11个特色品种进行试种植,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搞振兴、补短板,推进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投资200万元,实施人工造林及风沙源围封治理工程6000亩、植被恢复项目650亩。严格落实生态建设与保护责任制,坚决遏制一切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深入推进河长制,坚持“一河一策”,完善“一河一档”,做到巡河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管护。2019年,开展巡河5次,安排巡河员、公益性岗位共73人,清理河道垃圾,整治环境卫生,动用大小型机械16辆,深入村组悬挂横幅、粉刷标语,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
善治理、惠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为充分发挥“爱心超市”的作用,完善物资兑换台账等相关制度,完成2591名低保人口档案核查和信息更新工作,发放临时救助金33万元、高龄津贴6.72万元。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建了7支村级文化文艺活动队。协调旗就业局免费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共培训240人次,加大务工信息宣传,转移劳动力就业3800人,新增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8人,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5.11万元。
强措施、促脱贫,强化精准扶贫。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举全乡之力,汇各方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立足新开地村食用菌基地和红石砬村、高地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等建设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继续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建立防范返贫长效机制,抓好脱贫户的后续监测工作,确保2019年实现84户18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打恶霸、保平安,深入扫黑除恶。通过进村入户宣讲、发放宣传单等多手段、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充分发挥乡级工作队、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和综合执法部门作用,本着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原则,入组逐户进行线索排查,鼓励群众揭发检举身边黑恶势力,做到无盲区、无死角、无空白,坚持打早打小,形成压倒性态势,让“黑恶乱”无生存空间。
抓党建、促融合,推进乡村治理。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举措,发挥基层民主、村规民约、村民自治作用,改变乡村面貌,新开地乡机关党支部融合六个党支部成立幸福新村联合党委,按照“党建+治理”的思路,探索“1+6+N”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的村民有效自治体系,通过组织联合、人才联管、活动联办、脱贫联推、黑恶联治等活动,实现党建引领、党群联手聚合效应,推动了移风易俗建设。(刘玉国 国赛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