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鄂托克前旗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打造思想引领“桥头堡”、红色教育“大熔炉”、乡村振兴“大舞台”、服务群众“大本营”,全旗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个,注册志愿者近9000多人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80余场次,直接受益群众3万人。
建强组织架构,夯实文明实践基础。聚焦群众需求,以“有队伍、有平台、有活动、有特色、有侧重、有效果”的“六有”标准,成立由旗委书记任主任,旗长任第一副主任,宣传部长任副主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套印发《鄂托克前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案》,纵向挂牌成立旗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嘎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政务服务网点,横向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86个窗口单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64个文明户、红色研学点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户,将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最前沿。
拓展服务平台,丰富文明实践内容。强化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按照“人员不动、权属不变、统一调配”的原则,统筹协调党员活动室、乡村少年宫、乡镇文化站、科技示范基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场馆,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体育服务“五大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医疗卫生”平台,收集整理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三甲医院基础信息,帮助患有疑难杂症、需要转院治疗的患者提前与医院沟通对接;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平台,深入各嘎查村(社区)、农牧民家庭开展访前调解、“好大姐”婚姻家庭辅导、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建立“1+8+N”服务队伍,彰显文明实践活力。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建设“三个中心”、打造“三个基地”发展思路,制定印发《鄂托克前旗志愿服务队工作方案》,采取联合组建、单独组建、整合重组等方式,建立了1支志愿服务总队、8支志愿服务分队和N支志愿服务小队,策划开展红心向党、红色故事大家讲、晒晒我的全家福、企业服务“帮帮团”、文艺润民心、携手共进、健康店小二等特色主题志愿服务,打造“群众身边的服务队”和“不走的服务队”。
推行“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模式,打通实践“最后一公里”。依托“智慧宣传”融媒体服务平台,鄂前旗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模式成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主阵地,服务贴近民生需求的精神家园。线上,建立“七单”运行模式,通过群众“点单”,中心“统单”“审单”“派单”,按需制定“菜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最大程度拉近群众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距离,实现“点对点”精准服务,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线下,建立以文明实践中心为“网”,以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为“格”的4级网格化实践平台,将全旗474名网格员和134名交通劝导员按特长安排在网格内的“先锋岗”“科普岗”“民情岗”“帮扶岗”“文体岗”“环保岗”“治安岗”等不同岗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张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