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包头生态修复生态扶贫齐头并进
内蒙古新闻网  20-01-13 09:40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2019年,包头市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力以赴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全年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7.2亿元(创历年新高),各类生态修复任务超额完成,生态资源保护、涉林改革、生态扶贫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推进重要区域生态修复

  2019年,包头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70.22万亩,实施重点区域绿化1.33万亩,实施森林抚育15.9万亩、退化林分修复8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固阳县林草局获评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对促进重要生态区域自然修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固阳县、达茂旗、土右旗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包头市大青山南坡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实施意见》中创新性提出了3个方面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生态建设的可行性措施。青山区重点对大青山南坡笸箩铺区域进行了修复治理,依托修复成果建设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昆区重点对南坡范围内的沙坑实施了治理,其他地区对大青山南坡原有绿化成果进行了养护管理和提档升级,大青山南坡绿化质量整体实现了提升,为打造绿色廊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以建设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实施了小白河生态治理、南海子生态修复、湿地补助等工程项目,科研监测中心基本建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对湿地开展了水文、气象、土壤和野生动植物综合监测,利用汛期对沿黄湿地进行了补水,加大日常执法监管力度,湿地水质明显改善,栖息和过境野生动物明显增多。

  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达茂旗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从工程建设、奖补措施、禁牧休牧、执法监管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达茂旗草原的保护修复。全年完成退耕还草任务4.7万亩、人工种草任务115.9万亩,监测显示草原质量和植被盖度比上一年有明显提升。

  整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包头市林草局与各地区签订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责任状,量化了具体目标,明确了主体责任,强化了职能职责,旗县区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开展了公益林成效监测评价,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从严审核项目使用林地,共审核上报使用林地项目21项,占用林地面积共计105.8公顷,按照双倍面积实现占后恢复,确保林地面积不减少。组织开展“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对野生动物分布区、迁飞通道的监测巡护,累计监测到各类候鸟32000余只,救助野生动物120余只,未发生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

  开展了“绿卫2019”“绿盾2019”和“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草原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区域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排查,对是否存在违建别墅和住宅式墓地进行了清查,全年立案侦查刑事案件11起,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23起,查处涉林治安案件35起,行政拘留41人。

  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近年来,包头市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绿色富民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

  青山区的“生态+”模式、固阳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模式、土右旗的“经济林+”模式、达茂旗柠条饲料加工和黄芪生产基地各具特色全面开花。

  同时,市林草局有力推进生态扶贫各项措施落实,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59户4977人,发放补助资金2807万元;公益林补偿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2户3202人,发放补助资金54万元;为固阳县争取扶贫产业化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灌木林平茬项目资金1000万元。支持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和保护,共吸纳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人均增加年收入3200元。支持固阳县、九原区、东河区9个村集体发展中草药种植、果品经济林、林下养殖等林业产业,实现集体经济“清零递增”,农牧民在参与林草生态建设中的获得感逐步提升。(记者 姬卉春)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