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凝心聚力举旗帜 守正创新谱新篇——鄂尔多斯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内蒙古新闻网  20-03-16 12:35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标注历史坐标的时间点,总让时代的精神底色熠熠生辉。

  2019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历史性节点来回望,鄂尔多斯每一步行稳致远的背后,都让人心潮澎湃进而不断深思。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啃下每一块硬骨头,推进每一项重大工程,都离不开磅礴的精神力量;激发前行动力,点燃奋斗激情,需要思想的伟力激荡在每一个奋斗者心间。

  凝心聚力、守正创新,这是时代赋予鄂尔多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特殊使命。

  一年来,鄂尔多斯市宣传思想战线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全国、全区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高举旗帜 主旋律更加昂扬

  攻坚时刻,呼唤思想引领;奋进征程,更需步调一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更好服务大局?

  旗帜引领方向,方向凝聚力量。过去的一年,我市高扬思想旗帜、深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分类指导,分众实施,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走深走实。

  深化学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各项工作——

  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努力在学做结合、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2019年,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大攻坚战等主题,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15次,其中专题研讨5次,形成“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等调研报告91篇。在抓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同时,着力构建市委宣传部抓旗区和高校,机关工委抓机关党委(党总支),国资委党委抓国有企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学习机制。

  加强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理论宣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全市宣讲工作注重讲清国家大势、呼应人民关切,用心宣讲、用情服务,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大主题,让群众“跟得紧”。我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6000余场次,受众达40万余人,把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播出去。

  留住大队伍,让群众“看得见”。积极加大宣讲员队伍建设,留住机构、建强队伍,培训各级宣讲人员、不断充实力量,推动开展常态化深入基层、互动性、点单式宣讲活动,使百姓“摸得着”“找得到”。

  构建大格局,让群众“记得住”。乌审旗的“初心小喇叭”、康巴什的“初心收音机”,各类电视访谈、网络座谈……我市宣讲注重分众化、互动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准传播,确保“听得懂”“记得住”;拓宽宣讲渠道,开展各级宣讲团、宣讲小分队、宣讲志愿者“七进”活动,真正做到“全动员”“广覆盖”。

  完善学习平台,让党的创新理论从指间流入心田——

  充分利用载体,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平台,健全定期通报、积分兑换、评选表彰等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经常学、主动学、深入学,目前平台全年人均积分在全区12个同级管理组中排名第一;利用“巴雅尔开讲啦”新媒体学习平台发布图文并茂、互动性强的原创线上新媒体作品81期,推出《“巴雅尔开讲啦”空中讲吧》系列微音频,“巴雅尔开讲啦”工作室和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入选自治区社科普及基地;依托“学习讲堂”和“两中心一平台”等阵地,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基层每个角落。

  既精准发力又润物无声的思想引领,有力夯实了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凝心聚力 正能量更加强劲

  2019年,有一段旋律在全市各地久久萦绕——“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国庆节当晚,我市上演了400架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和大型焰火表演,点亮了鄂尔多斯夜空,8万多市民、游客欢聚同庆,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始终流淌在全市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我市认真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我爱你中国”大型合唱比赛、“守望相助好家园”农牧民文艺汇演激荡爱国情怀,全市378个部门单位共开展4大类37大项569小项具体主题活动,到11月底,这项工作圆满结束,各项活动开展良好、成效明显,参与人数达100余万人次。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闻宣传工作上,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同样尽锐出战、协同发力,“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凝聚奋进力量;2019年全市上报舆情信息1995条,其中,中宣部舆情信息局综合采用近30条,受到自治区四个季度通报的点名表扬,信息报送数量质量居全区前列。讴歌时代,同样要为腾飞中的鄂尔多斯鼓劲扬帆。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在全市上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氛围中,持续奏响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等主题宣传有力有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浓墨重彩,在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发稿1200余篇条,继续保持全区第一;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第十届中蒙新闻论坛等重大主场外宣有声有色……

  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这一年,我市全面启动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天骄云”市级融媒体平台上线,9个旗区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运行,把传播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做好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当好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我市被评为全区“2019年度盟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先进单位”,东胜区在全国媒体深度融合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两中心”融合建设获评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融媒体+大政务”“融媒体+全服务”初显成效。

  立德铸魂 时代风尚更加鲜明

  中小学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高校思政工作“名师工作室”创建、企业开展新思想报告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直抵人心,正在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文明城市群建设再上新台阶,近日,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次迎来“高光时刻”,2019年全区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在全区文明城市测评中包揽五个类别全部第一,所有参评旗区全部排名前三,康巴什区获评全区文明城市,实现自治区级以上文明城市全覆盖,创城工作继续保持全区前列。

  “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群众“点单”等文明实践品牌在全区叫响;

  ……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坚持深培厚植、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道德基础,鄂尔多斯在这片“文明沃土”上绵绵不断地播种希望。

  ——文明之树,其叶蓁蓁。文明创建提升“颜值”,全区首部文明行为地方性法规《鄂尔多斯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获准实施,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化。注重内在提升“气质”,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纳入市委、政府“五位一体”综合考评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六项文明社会风尚行动深入开展,“四个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持续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全面实施嘎查村“十个一”、农牧户“五个一”项目,50%的嘎查村、90%的苏木乡镇创成了旗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共建共享提升“福祉”,指导全市7个旗区挂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29个文明实践所和90个文明实践站,3个旗区被纳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有针对性地培育“8+N”志愿服务队伍,实现旗区、苏木乡镇、嘎查村(社区)中心、所、站志愿服务队伍三级覆盖;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激励人们把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31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近2000个。

  ——道德之根,其固如磐。高校开展的“舞台上的思政课”活动火了,并入选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活动历时三个月,运用了PK赛、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充分调动起高校师生的参与热情和社会的参与度,最终给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舞台上的思政课”,并在电视上进行了刊播。演出分为“爱祖国”“担大任”“做新人”三个篇章,采用“思政课堂”的形式呈现,邀请到我市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刘恩杰、索娅两位军人和援非医疗队队员梁思琴、全国劳动模范刘丽芬四位讲述人现身说法,并通过歌唱、舞蹈、小品、朗诵等丰富的舞台艺术演绎和弘扬中国精神,为在场的大学生呈现了一台有意思、有温度的思政课。这是坚持立德铸魂的生动事例。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严格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传承创新 文化自信更加深厚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动能充沛、文化成果充分惠民的生动格局,一年来,《黑缎子坎肩》荣获中国舞蹈最高荣誉“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实现了我市该奖项零的突破;鄂尔多斯古如歌艺术在保加利亚共和国举办的第九届世界民俗锦标赛荣获金奖;“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有特色、有温度的“文化盛宴”不断呈现,鄂尔多斯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文艺精品创作为鄂尔多斯形象“加分”。在全区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工作中,我市图书《库布其与世界》等9部作品获奖,获奖总数居全区首位,并获得“组织工作奖”。获奖电影《母亲的肖像》同时在第十六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导演奖。系列纪录片《神秘的草原石窟》在CCTV-9黄金时段反复播出。舞台剧《这片草原》《茫瀚巴拉尔畅想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在全区第八届乌兰牧骑艺术节获团体金奖。民族歌舞晚会《草原赞歌》、红色音乐剧《石榴红了》在人民大会堂成功演出,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去草原的祝福。

  ——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加油”。着眼满足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和期待,集中打造沿黄风光旅游带、沙漠生态旅游带、草原民族风情旅游带、红色研学旅游带和以东康阿为核心的城市休闲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持续打造鄂尔多斯文创品牌,实现文化旅游携手奔跑、事业产业两翼齐飞。组织开展“鄂尔多斯文化神州行—2019成都活动周”“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等文化交流活动,在晋陕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文旅推介12场;与人民网共同举办“文创链接未来”创投高峰论坛暨第三届鄂尔多斯文化创意大会,现场签约成交额1.2亿元,推出“鄂尔多斯礼物”文创产品28款。

  ——文化亲民惠民为群众幸福“加码”。不断强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截至2019年底,各旗区图书馆总馆已建成8个,苏木乡镇(街道)一级分馆已建成75个,嘎查村(社区)二级分馆已建成661个;承办了2019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围绕“我们的节日”,全市开展了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文博展览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0多项,近3000场活动,累计观众约200多万人(次)。扎实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志愿服务活动,市、旗区两级多部门近300人共组建20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基层综合服务队,启动以来至今,累计开展活动70余场次,受益群众15000余人,有效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2019年以来全市各级博物馆参观人数达到104.5万人次,同比增长15%。通过系列亲民惠民“组合拳”,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不忘初心 宣传助力同心战“疫”

  在特殊时期,全市宣传思想战线不忘初心、不辱使命,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指示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媒体记者关键时刻无畏“逆行”,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服务大局,迅速投入战“疫”行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做出防疫部署,宣传战线积极响应,第一时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制定了《鄂尔多斯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新闻应急处置预案》,成立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高效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一项项果断的决策,一道道及时的命令,从这里传出……

  引领导向,用主流舆论汇聚战“疫”正能量——市旗两级媒体推出了一大批战疫情的新闻特写和专题,宣传抗疫部署、传播感人事迹、回应群众关切,壮大了主流舆论声势,在疫情报道中发挥了稳定人心的压舱石作用;全市各级媒体统一开设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全市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宣传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营造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浓厚氛围;截至3月8日,累计发稿68600多篇,推送的疫情防控手机彩铃日播放量达600万次。《图解为何“新增病例住在确诊病例楼上”还会有“隔楼传染”》登上微博热搜,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官微转发,各平台总阅读量达到1.1亿次,在回应社会关切的同时,普及了疫情防控知识,受到广大网友点赞。

  下沉基层,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

  有的市民不看主流媒体,有的年轻人只刷抖音快手,有的农牧民、老年人都不会用手机上网,疫情期间这部分人的宣传教育和情绪疏导更需要精准施策,抓紧抓实。这时,一屏一声(手机屏幕和村村响大喇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百名乌兰牧骑队员、本土网络红人、文化名人、文艺爱好者接到倡议率先行动起来,创作了快板书、数来宝、情景剧、诗词、脱口秀等疫情防控文艺作品1000余件,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传播。运用“两个中心”发布作品800余部,总点击量1000万余次。疫情期间召开14次“点单式”新闻发布会,对我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复工复产等情况进行了新闻发布,共回答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34个。

  形势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新春天新启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将肩负更加崇高的使命,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记者 常娜)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