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通辽市落实人工造林地块60多万亩
内蒙古新闻网  20-03-30 13:35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今年,通辽市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紧紧围绕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实施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全力抓好春季造林绿化各项基础性工作。

  狠抓任务落实及苗木储备等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将春季造林绿化作为农村牧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从去年秋冬季开始着手今年春季造林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20年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任务的通知》,及早落实造林地块、编制方案、作业设计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经落实人工造林地块60多万亩,落实补植面积30多万亩,储备、订购苗木5200多万株。

  建立健全造林绿化包联责任制。市林业和草原局推行由局领导、各科室站所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包工程、包项目、联旗县、联苏木镇的“双包双联”责任制,协调、督导各旗县市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各旗县市区也相应落实责任制,旗县处级领导包联苏木镇,科级领导包联嘎查村。要求每个重点地块、地段都要落实具体责任领导和技术责任人,部分旗县还向苏木镇、嘎查村印发了《限时造林通知书》。

  狠抓营造林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农闲时节,采取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营造林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牧区,围绕农牧民急需和适合农牧民的实用技术开展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农村林业科技“明白人”和林业致富“示范户”,带动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狠抓民生林业建设。坚持把植树造林与农牧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科学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商品用材林、果树、元宝枫和文冠果油料林等林产业基地,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推进林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木材生产加工、果品生产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高效林业产业,着力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年内,全市将建设以“塞外红”苹果、元宝枫、沙棘为主的经济林基地20万亩,着力实现长短效益有机结合,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础。(赵林柯)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